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处加上一句话,使几句话的意思连贯、明确,最恰当的一句是______。 在人类的历史上,文明冲突的现象一直存在,或者说;政治和经济的利益常常披着文明精神的外衣发生冲突。但另一方面,______。甚至可以说,冲突具有短暂性,而融合具有留存性和长远性。在许多情况下,冲突本身也成为融合的工具。
A.文明更是融合的
B.历史更是融合的
C.文明也是融合的
D.历史也是融合的
微信群里有人发来了上面这道题目,不知道是公务员题目还是高考语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看了三遍题目,居然没有理解出这段文字的含义,也就更无从解答,完全想不出应该选择什么。逻辑,我不差啊;阅读,我每天刷头条,刷订阅号,文章看的不少,不至于啊,每个字都认识,这不是英语,没有语法问题;我有些不淡定,问题出在哪呢?怎么就居然看不懂了呢。
于是乎,翻来覆去,我想到了一个问题,碎片化,也许是大量直白而碎片化的阅读,以及碎片化引起的不专注,让我在碰到这样有一些深层含义的句子,或者需要静下来心理解的内容时,失去了能力。
这一两年的生活和工作,真的有些碎片化。
输入方面,就像刚才所说,每天被刷这个词所困,刷知乎,刷今日头条,刷订阅号,刷朋友圈,确实看了不少东西,也知道当下的一些热点和热词,可内容,确实也越来越直白和简短,也是为了迎合现代人的需求吧,电影,变成了简介,视频,成了短视频,papi酱恨不得一秒说十个字,各种标题党,各种干货党,罗辑思维也打着碎片化学习的旗帜,看了大量的东西,说什么都懂一些,可造成的结果,是很少去读一本书,很少去系统的梳理内容。对于复杂逻辑的文字,缺乏理解,背诵的能力,下降了非常多。曾几何时,能背诵那么多文章和句子的我们,现在好像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背诵过什么了。
工作的碎片化好像更为严重。正常我一天的工作状态,大抵是这样子的,到达公司,打开电脑,挂上微信客户端,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然后,会有同事来找你,“淼哥,这个订单帮看一下报价。”“淼哥,实体店店员本月绩效考核需要提交给HR。”“淼,我们讨论一下首页改版的问题。”最可怕的就是我刚打开的那个微信客户端,电话确实不怎么响起,可这个微信,却不断的跳开,谈合作的,问事情的,等等吧,”在么”成了最多的问候语,微信确实让信息传达到了一个非常便捷的程度,可是信息太多的时候,人确实会难以承受。
总的说来,手机的存在,确实割裂了人的生活和工作,碎片化也就随之到来。更深意义的碎片化,是因为我们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信息更容易获取和传播,以至于大家的精力和注意被分散,碎片化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难怪会看到这样的对话,“如何在半年内,把高考成绩提升一大截?”答案是:“扔掉手机。”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我们接触着各种信息,我们接触着各种人,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且不说科技的爆炸,信息的爆炸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也许碎片化就是我们不可避免的经历、阵痛,就像蒸汽机出现,让很多的手工从业者失去了工作一样,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诅咒碎片化,而是如何去解决碎片化,如何跟碎片化和谐相处,甚至利用碎片化更好的提升自己。
如果解决碎片化?搜了很多资料,自己也在实践,总结在这里。
第一,制定计划
做计划,有目标意识,是解决碎片化的首要前提。其实我们总说碎片化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但如果你的方向是确定的,步子迈碎一些又有何妨呢?
碎片影响了我们的轨迹,但是如果我们知道如何前行,时刻提醒自己目的地,是可以转回方向,而不至于在偏的路上渐行渐远。
我们碰到的问题,会是正在做着一件事,突然刷到微博,讲到了今天的NBA比赛,干脆去看了一会儿比赛,比分落后,是哪个小子这么厉害。。想看看最近湖人队新闻,上一下今日头条吧,继续刷,不对啊,今天目标是写如何面对碎片化学习,去知乎搜资料才是正事,可打开知乎,看到前几位推荐问题和回答,早就忘了该搜什么,刷知乎又成了下面的动作。
只有提前给自己制定好计划、目标和时间点,才能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跑偏,专注于应该专注的事情。小时候,有课程表,有预习和复习,有作业。人大了,有工作计划,有周会,有复盘,这些才应该是抗击碎片化的利器。
养不成做计划的习惯?那就每天抽点时间列列目标和计划,晚上再花点时间看看完成情况。逼自己紧一些,前期计划可以分小时。时刻提醒嘛。慢慢来养成习惯,增加自己的专注度和目标意识。
第二,避免打扰
人总是懒惰的,人又总是趋于分散的,越来越混乱,熵值越来越大,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集中注意力,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我们需要刻意的去避免一些被打扰,尤其在你明知会打扰你的状态下。
首先要避免的就是手机,如果一段时间你需要专注的去完成一项任务,不如把手机放在一旁,扣住它。静音,不再去打开。更多的微信消息,统一时间段去处理。有急事的电话,让他们打你的座机。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但从我自己实践的角度,做到非常困难。总是时不时的会想摸出手机看一眼,确实需要一段时间的刻意练习,才能抛弃这个家伙。
另外可以推荐一个工具,forest,一个app,是一个番茄时钟的执行软件。每执行一个番茄时钟,即可种植一颗树,最绝的是,如果在执行番茄时钟的时候,跳出Forest App界面,即视为这个番茄时间被打断,正在种植和树将枯死掉。而当任务被打断时,眼睁睁看着一棵正在成长的树死掉,心里真不是滋味,于是,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唯有努力不让当前番茄时间被打断。
可以试试看,种出自己的小森林。
其次需要避免的是“无聊”,无聊真的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无聊最容易让人陷入碎片,不停的刷刷刷,每当发现自己无聊,意识到这个状态,刻意给自己安排一些任务或者娱乐,而不是让自己陷入无聊的状态,会对避免碎片起到很大的预防作用。写点东西,看部电影,随手拿起本书,放下碎片,成为自己的主人。
最后,避免间断。要做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大块的时间,那么最好提前预留好时间,并且在这段时间内不被打扰,如果有件小事突然来了,就拒绝它,等把手头的事情一口气处理完了再处理那件事情,否则,不断的被中断,再重新做,就需要思考刚刚的进度,下一步思路,再重启是很浪费时间的。
第三,碎片化事情集中处理
其实我真想做到不看微信,不接电话,不看邮件,不看今日头条,可惜,目前的工作和生活,不允许。我还是得在微信回复各种各样的问询,还是得跟同事对接各种各样的工作。杂乱的事情,我躲不开。但我可以做的,是把碎片、杂乱的事情放在一个时间处理。每天上午半小时,下午半小时,集中时间打开微信,回复各种事情。把任务分类,放在固定的时间,集中解决,能帮助你避免碎片。
另外一个角度,如果你碎片化事务成为你生活的主线,比如公司负责人,比如带孩子的妈妈,你的时间就是被打散了,见各种人,接各种电话,处理各种琐事。那我的建议就是,给自己一点整块儿时间,去做整块的事,零为主,整为辅。据我所知,很多企业高管,每周一定会放一天时间给自己,这一天,手机交给助手,而自己,集中时间去做阅读,提升自己,需要专注的一些事情。
反过来一个角度,我们不是去逃避碎片化,而应该去利用碎片化。
浅薄的人,有能力把时间化整为零。深刻的人,有能力把时间化零为整。
这其实又要返回去聊聊我们的学生时代,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尤其是英语,历史,语文这样的学科,其实就是在利用大量的碎片化时间去汲取知识。早读,课间,上下学的路上,晚自习的一点时间。哪怕是课堂,可不过只有45分钟。我们并没有集中大量的时间在一门学科,而是彻底打散。
但是,我们还是很好的在学习,问题在哪呢,在于我们是利用了碎片化的时间,而不是碎片化的内容。
当你有自己的计划,有自己的学习或者工作目标,无论在路上,在睡前的一段时间,在等人的时候,都可以继续自己的任务。一个时间段,我只处理一件事情,其它的,都不重要。虽然间断,但是你依旧可以很完整的完成它。
从上帝视角,建立体系,体察关系。
当一堆碎片,被一个网络联系起来的时候,碎片就不称之为碎片,而成为一颗大树的片片树叶。不成体系化的碎片知识是没有意义的,但他们确实是知识。如果你可以把它们纳入一个大的体系内,每个知识点之间形成勾连,它就能固化下来为你所用。仅仅是单个的知识点,不但没用,反而消耗了你的精力。
所以,当你想要深入研究某一领域的时候,把手头所有的信息、资源罗列下来,摆在眼前,寻找共同点和差异点。分类整合,抽丝剥茧。跟据逻辑,根据前人的经验总结,首先建立出体系框架。
而后,逐步填空,把你所获取的星星点点内容,填写进去,在缺失的地方进行补充,在多余的地方,去除重复。需要注意的是,主框架下面,需要有分支,每个分支的端点,需要有关键词,记忆住这些,会使后面的填空变得容易,不会跑偏,也不会丢失。
其实上面这篇文章本身,也是利用碎片时间写成的。目前抗碎片化能力并不够,整文还会有一些零散。但是我的的确确意识到碎片化影响到我的专注和提升,也影响了我的生活和学习。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碎片化,以及解决碎片化的一些方法,并且运用在我个人的学习和工作,总结成经验,传播给更多的人。希望在这个时代,每人能依旧保持初心,保持研究的精神,保持自己的专注。
从另外一方面,专注当下,正念,我觉得也会是解决碎片化的一剂良方,自己并不了解这个领域,懵懂中的感觉,应该是这样,继续去了解吧。
碎片,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