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魔都的春天应该是还没来,不过窗外的一切已经变得越来越魔幻。
回想一个月前我还是上海巨富长上的精致小白领,如今是每天不洗脸,穿睡衣抢萝卜白菜的干物女。
什么咖啡蛋糕西餐牛排。灾难面前,一切“食物”皆平等。
2020年疫情刚爆发时,魔都人民还没这么“惨”!
但我偶尔也会焦虑,因为我看到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变。
那些原本健康的人,因为看不见的病毒,倒下后就再也没有站起来;
那些原本的朝阳行业,因为疫情、政策等大环境原因,从山顶瞬间跌落至谷底。
显而易见的,疫情将世界重构了。
但反过来想,如果像疫情这样的生存危机让我们有机会直面内心的恐惧和焦虑,是否这就是一次绝佳的自省机会?
从经济重构上来看,在没有击败或消灭病毒之前,全面的经济复苏不可能实现。
正如丹尼尔·笛福在1722年出版的《瘟疫年纪事》中写道:“百业俱废,用工停止,劳作断绝,穷人彻底失去了生计。起初,穷人的呼天喊地让人痛心不已……成千上万的穷人留在了伦敦,最终又满心绝望地离开。”许多情节与今日情势遥相呼应。
下一步,经济问题势必引发就业重构,疫情引起的经济衰以及劳动力市场引发长期的结构性变化,都将加快自动化劳动转型进程。
劳动力市场的两极分化将日益加剧,一方面高薪工作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许多低薪或乏味的工作不断消失,或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与此同时,行业重构也在发生,这是一项长期性变革与暂时性改变。
疫情时代下,政府大大加强了对企业的干预力度。除了科技、医疗、保健行业能逆势增长,绝大多数行业将迎来挑战和危险。
企业不得不加快数字化、加强供应链韧性、科技将成为绝对的必需品。以及日益注重利益相关者理念和环境、社会和治理,致力于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创造。
最后也是我认为重要的,人性重塑。
疫情如同放大镜,将放大人性中的至善和至恶。它重新定义了人性,在疫情之下进行人性善恶之辨的同时,指出共同抗击疫情已是一种道德选择,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应“最大限度地实现共同利益”。还有一同加剧的心理健康问题。
隔离生活也将激发人类的创造性,当习惯的生活节奏被迫放慢,我们更容易审视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我们和时间的关系,寻求更强的韧性和更平和的内心。
正因如此,炫富性消费不再受到追捧。关于这点其实早就应该被知道。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一书中就说道过:
如果消费是衡量成功人生的标准,衡量幸福的标准,甚至是衡量尊严的标准,那么人类欲望的潘多拉之盒已经打开,再多的购买和刺激的感觉,都不能唤回过去“达到标准”带来的满足感:现在根本就没有标准可言。终点线和参赛者一起前行,人们力图到达的目标永远领先一步之遥。记录被不断打破,人的欲求似乎永无止境。
*以上部分内容引用自中信出版集团《后疫情时代:大重构》,作者克劳斯·施瓦布 / 蒂埃里·马勒
通过这一系列的宏观及微观的重构分析,最后再回到我这个普通人身上,我将要
敬重并热爱自然环境。例如拥有可持续性环保态度;
关注身心健康管理。例如养成健身习惯、注重卫生细节、保持心理健康;
不要挑战人性,做好自身风险管理。医疗、养老问题自己多想办法。例如利用保险工具解决问题;
不被机器取代,提升核心竞争力。例如长期发展的技能,发展副业;
摆脱成为“新穷人”。例如避免不合理的消费主义。
2020年的那个春天之后......
我慢慢减少了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保持每周健身2-3次的习惯、帮助别人减少焦虑状态、配置了全家的保险、给自己和老公都安排了养老金、成为了斜杠青年、制定了年存30万的储蓄计划.......
虽然做好了一切正确的准备,但还是会遇到比囤菜抢菜更加崩溃的情况。
不过能怎么办?这时候只能相信尼采说的“What does not 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
我们的能力应该是超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