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一种国际语言,它构成了现今所有生活领域的基础。
在你眼中看到的数学家是什么样的呢?是一头乱发,孤独高冷,整天埋头在办公室里研究数字呢?其实不是,他们相当有个性,认为数学好玩,在玩中发现乐趣,而不是用来应付考试的。
数学家每天都在做些什么?许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数学研究是如何发起、推进的?如何理解一个理论或证明可以和“美丽”“漂亮”这些形容词相连?应用数学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究竟有什么关系?
数学,是用来描述万物本质的语言,是理解这个世界的底层逻辑。只有从数学上理解了一件事情,才真正从本质上理解了这件事情,而所有学科的尽头都是数学。
皮埃尔-路易·利翁用幽默风趣的直白方式,带我们走进数学家的世界,打开数学之门。
书中开场白的故事讲述了他小时候,大半夜被送往需要穿越整个花园才能到达的地窖,目的是锻炼他不怕黑,这种“成人礼”确实让他变强了。
跟着父亲去伐木,学习斧头怎么使用,在伐木的过程中学会了基本的几何形状,了解了一些数学概念,在父亲的引导下用现场的木头作为考题,锻炼皮埃尔的数学解答分享能力。这些小事为后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
从初中到高考,他投身自然科学事业的志向从未动摇过。即使在父亲的强烈反对下,依然没能阻止皮埃尔热爱数学研究数学的动力,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以至于影响着他的整个青春时代,这才有了后来他的成功。
皮埃尔认为,他能成为数学家,并非是他有多聪明,而是他拥有强烈的好奇心,而做事高效又给他大量的阅读赢得了时间。
这本书贯穿了皮埃尔的成长成功历程,在天赋方面,都与智力无关。就跟他的数学能力一样,即是天生的,也是后天习得的。他有幸出生在一个教育、逻辑和文化不在的优异家庭,尤其是父亲常常强调兴趣均衡的理念。
这些不得不让我们反观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把每一门学科当作考高分的工具,成绩稍微不理想,就去花钱找人补课。其实反而忽略了让孩子在学科中发现兴趣,找到乐趣,学习动力和方法自然就能提升。
在这个内卷,焦虑,应试教育的当下,家长看到的一直是文化课的成绩,把周末也安排上文化课,体音美课程仿佛与孩子无缘。家长只关注了孩子的成绩,很少关心孩子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孩子犹如困在笼子里的小鸟,找不到学习的快乐。
数学也是一门艺术,皮埃尔给我们展示了数学学科的无止境,只有在为他人服务时才有用,才有真正的意义。
在这个美好的春天,让我们带着好奇心,走进未知数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