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兵分三路北进,即日到达武昌。曾国藩摸着胸前的胡须,想到一个主意。以三百精英湘勇,做老百姓打扮,佯装抓住湘军将领,然后再把将领送到武昌的太平军手上,博得太平军信任。埋伏在武昌城里的内应,到时候里应外合,一起收复武昌。攻下武昌的当天下午,湘军水师又一举克复汉阳城。曾国藩的报捷奏折,以日行六百里的速度向京师飞送。不久,上谕下达,嘉奖同日攻克武昌、汉阳之功,委任曾国藩为署理湖北巡抚。后来大小战役,湘军捷报连连。由于岳州和武昌,汉阳的攻克,湘军的大小头目都升了官,曾国藩身着朝服,隆重地向湘勇军官受腰刀,以示嘉奖。
太平军的致命弱点是临时参加的人多,兵源东拼西凑,训练不严,两广老兄弟都不习惯短兵接战。而曾国藩靠着赏罚分明,接纳各方名士,麾下悍将如云。李文安是曾国藩的会试同年,对曾国藩的学位很是钦佩。后来又叫来次子李鸿章,拜曾国藩为师。李鸿章字少荃,为人聪明伶俐,更是敢作敢为,深得曾国藩喜欢。
曾国藩这两年来拼死拼活组建湘军,攻打太平军,想着朝廷上下一定是赞扬声一片。谁知不是,这时身在京城的中堂穆彰阿派人送给曾国藩一张条幅“好汉打脱牙和血吞”。自己歪歪斜斜,可以见书写作者的艰难,曾国藩内心一阵酸楚。穆彰阿是曾国藩道光十八年会试大总裁,这年,第三次赴京会试的曾国藩中式第三十八名进士。曾国藩为表达对穆彰阿的赏识之情,曾希望报答他的知遇之恩。穆彰阿对曾国藩的感激很满意,他是一个阅世甚深的老官僚,知道则会个湖南乡下人的这番话,是发自内心。曾国藩了解到,他现在湘军勇丁已达两万,全部由曾一人招募培养,也就是曾国藩的军队。这点让皇上想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皇帝立马改变主意,收回成命,准备收回巡抚一职,赏一个兵部侍郎职位。尽管曾国藩了解到这些后时忧时喜,但他想到需要在皇上面前建立一个谦虚谨慎,不居功自傲的形象,于是曾国藩决定上奏表忠心。重振旗鼓后,曾国藩开赴江西,随后的三个月里,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太平军损失惨烈。正值两军交战胶着,曾国藩收到一封十万火急的请愿书,原来是湖北战场失利,希望曾国藩火速派兵支援。曾国藩正要起兵支援,准备明日启程,忽见仆人大哭进门,原来曾国藩的父亲去世。曾国藩从悲痛中苏醒,坐在书案边,上奏给咸丰请批回家奔丧。而目前局面,又处处掣肘,不如趁机脱困。父亲寿过六十八,已身功名虽仅秀才,但曾国藩为他请得一品诰命希望做父亲的可以瞑目。他在父亲的墓前静静地休息一段时间,再将这几年所经历的一切,做一番细细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