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12月17日(农历癸巳年十一月十二日),一个小男孩呱呱坠地,他从一个还比较贫穷的小村庄来到这个光明的世界。
他是一个幸运的男孩,他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那时的家乡、那时的中国还是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这个小男孩从小注定长大了以后,就要肩负起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重大责任。
妈妈健在的时候,曾经在唠家常时,给我讲我小时候的事:这个小男孩从小就小结玲玲(注:长兴方言中个子小巧结实的意思),生着一副女孩的瓜子脸,五官端庄,眉清目秀的,妈妈还给扎了两条小辫子,男扮女装还真的可以以假乱真,很像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人见人爱。人家见到我妈都说你生了这么个漂亮女儿好有福气啊,我妈笑着说,不是小女孩,他是个男孩,头生是个“细百粒”哎(指小男孩),我倒只想生个“婉婷头”呀(指小女孩)。
在我妈妈的悉心哺育下,我在我妈妈的怀抱里健康地成长。很快四岁了,那时候没有幼儿园,读小学还早,那还是可以在家里继续尽情地玩耍,要怎么玩就怎么玩。一晃又过了三年,七岁了可以上学了,我妈就给我用布缝了一个小书包,学习用品:铅笔、橡皮、小刀这三样必不可少,必须配备。就这样我和同龄人小伙伴每天高高兴兴去上学,学校老师看到我长得很是帅气,又很是小巧玲珑,体重很轻,有个女老师,有时下课也偶尔给我抱起来挺一下,这个场景我几十年了还记忆犹新。老师是我第二个妈妈,没有老师的教育培养就没有我今天学到的知识。
那时村上没有像样的学校,就是租人家的堂屋当教室,教学条件十分艰苦,我们就是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下,五年寒窗,认真刻苦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在村上读了四年初小,到了读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就转到洪桥小学去读高小。
我们村到洪桥足足有四五里路,路也是羊肠小道,路上长满草,不像现在全是一道硬路,晴天早上去上学,鞋上沾满露水,鞋子湿淋淋的,晴天倒还好。下雨天穿着那双小套鞋,在泥泞上费力跋涉,一步一步艰难地前行,肩上还背着书包,尽管那时的书包虽然很轻,但也是个负担,一手拎着饭盒,一手还打着伞,十足像是一个小红军战士在过二万五千里长征。
因为小孩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阳气比较旺盛,火气也比较足,上下学的路上经常会出鼻血,有时候出鼻血了,流不止,纸也塞不住,就两个脚跨在渠道边上,用水往鼻子上泼,经常是这样的,但是并没有感到害怕,我想这也算是在学习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吧。
每天的家庭作业都是独立自主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完成的,经常被煤油烟熏黑了鼻子,妈妈也辅导不了我的作业,尽管小学课本的知识不是很深,但是因为她只有勉强识得自己的名字,我爸爸又在外地工作,无暇顾及。关于学习上的事情只有靠我自己了,不过还好,学习上还是真的没有碰到过什么很大的困难。
我从小也深知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贡献力量,就这样我从小就胸怀志向,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严格要求自己进步,立志发奋学习,在思想品德方面,学习方面表现都还算不错,每年都有长足的进步。我有时也被评为“三好学生”和担任少先队手臂上佩戴有三条红线的那种“军衔”标志的“大队长”,一想起这些荣誉,我内心还是觉得有一丝自豪和骄傲,因为可以说我还是一个比较优秀的小学生。
在小学毕业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好像是没有经过严格规定的学时年限,我也没有什么好的智商,就这样连蹦带跳地不知不觉轻松地拿到了“高中毕业”文凭。
在妈妈的呵护和老师的教导下,在自己的努力下,一个小孩已茁壮地成长,今天这头老黄牛已经为家乡、为祖国的建设辛勤耕耘五十年了,现在是老骥伏枥不干活了。
朱楚文于 2022年中秋节、教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