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中国》是李零先生近期推出的著述。而李零先生是我关注的学者之一。
但就从这套书的书名来看---《我们的中国》就值得玩味一二。“天下乃天下人共有之”。这句话来自一百多年前,如果细细探讨“国家”或是“中国”这个观念的形成,这个名词成形不过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清末之时,我们才逐步从日本的舶来品中知道“国家”的观念,在那之前,从来只有“朝廷”的认知。而朝廷不过是一家或是一姓之私有。
从“国家”到“中国”的观念形成,我们也才知道政权更迭乃是常事,唯有土地与国家不会做任何的变化。政权消亡不代表国家会消亡,这片土地依然会延续既有的生命力,这片土地的人也依然会按照既有的文化和认知生活下去。从这个意义上讲述“我们的中国”才有实质的变化。
历史的讲述不单单是依赖认知,而且要依赖于历史的遗产。正如在清末之际有识之士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语。这样的思想其实也意味着对于未来的不安和困惑。
李零先生想讲述的或许正是一种“溯源”的初衷。从现有“中国”这个观念出发,再去历史遗产和地理中挖掘脉络,从而厘清“中国”与“国家”这一个现代观念是如何套用到这绵延不绝的历史观念中的。这样的努力,谨小且慎微。
《我们的中国》分为四册,各有独立的书名。第一册“茫茫禹迹”,讲述中国大一统国家形成的历史进程。第二册“周行天下”,跟随古代“三大旅行家”的足迹寻访古今变迁。第三册“大地文章”,既有山川考察记,也有“家乡考古学”。第四册“思想地图”侧重于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