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创业项目和线下的创业项目不同,线下的创业项目一般都是群雄割据,而线上的项目则往往容易一家独大。例如零售巨人沃尔玛,虽然体量巨大,营业收入今年将会超过5000亿美金,但是其在美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不到2%,即使是在同行业的占比也不到20%。而反观一些互联网企业,经过投资人的不断资金注入,跑马圈地,兼并收购,最终上市后,基本上都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大多都一家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占比超过50%,有些甚至更高。在电商领域,淘宝+天猫的市场份额超过70%,在移动网购市场,占比甚至高达85%。滴滴在收购Uber之后,订单量占94.6%的市场份额。在共享单车市场,加入摩拜单车和ofo假如合并,也将会产生一家市场份额占比超过95%的巨无霸企业。
当市场上,单一企业的市场份额大到一定的程度,就已经涉嫌垄断市场了。在一个垄断的市场里,企业是没有创新和投入的动力的,而对于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供应商来说,因为都缺乏话语权,在整个的合作中也会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很多国家都对于垄断管制的比较严格。但由于互联网属于新兴行业,很多法律法规的建设还比较滞后,因此当很多互联网创业企业的规模已经足够大的时候,仍然没有收到来自于政府和市场的制约和管制,势必会造成整个市场的公平性的丧失。例如当很多平台大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内部的很多企业规定已经超越了法律,例如电商平台的任意对于商家的处理,完全是在平台内部进行。网约车平台成熟之后,随意调整价格,随意调整合作规则,无论是对于乘客,还是对于司机的利益来说,完全没有保证。
事物的发展一定是物极必反,因此,目前的互联网已经逐渐从中心化的主流结构,逐渐在向碎片化,非中心化方向在发展。但只要是在国内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大多都无法逃脱BAT的影子。虽然大的方向和趋势,大家已经认同去中心化是主流,但没到具体的投资项目上,仍然还是赛道原则。投资人投资每一个可能性,然后,靠不断的融资,激战赛道,干掉一个一个赛道上的选手,不断扩大市场规模,最终一家企业踩着无数的企业的“尸体”成功登顶。这种只有一家独大的胜利结局,伴随着巨大的社会资源和财富的浪费,已经逐渐凸显出一定的弊端。虽然说商战残酷,但是一家成功,其他几乎全部死亡的创业模式,一定不是最佳的选择,当市场失去了竞争者的制衡,另一个魔鬼就会被放出,最终的结局,有可能是没有赢家的多输局面。
在创业的道路上,请给予创业者更多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