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贯中西、才高八斗,精通多种国家语言的钱钟书先生,还展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记忆能力。在先生逝世后,他的的夫人杨绛在2001年为《钱钟书手稿集》序里这样披露道: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
那么钱老先生“肯下功夫,做笔记”到什么程度呢?
杨绛在钱先生逝世后整理了他遗留下来的全部笔记,在《钱钟书手稿集〉序言里,她说到了具体的笔记数目:
“笔记本共一百七十八册,还有打字稿若干页,全部外文笔记共三万四千多页。 ”
单单外文笔记(不包括中文笔记)就竟然达178册,三万四千多页。天啊,可见记笔记对于钱钟书超强的记忆能力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
关于记笔记,太多人终其一生都只停留在被动记录,抄写,为留住信息而记笔记的肤浅层面上。
这也许是绝大部分人学习和工作始终平庸的原因之一。
牛人和高手可绝不像大多数人这样做笔记。
作笔记的终极目标是,帮我们提升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进而建立解决问题的思考框架和能力,最终帮助我们彻底的解决问题。
即,将笔记作为“思考的工具”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这就是我手里的这本为解决问题而诞生的书《麦肯锡笔记思考法》可以教会我们的人生提升秘笈。
作者大岛祥誉,曾是世界知名的顶级咨询公司麦肯锡从事新事业开拓战略,公司战略,以及经营战略制定等咨询项目。现是独立创业公司董事长,从事高管培训,组织变革咨询,团队构建和领导力开发等咨询服务。大岛祥誉是图书市场上有关“麦肯锡系列”书籍写得最多的,也是受到好评最高的日本作家之一。
本书用三个大模块向我们呈现了解决问题的秘密武器究竟是怎样做到的。
作者从笔记谈起,道出麦肯锡笔记术的独特之处。分析麦肯锡笔记的具体实践操作方法,及如何运用麦肯锡笔记取得成果。最后分享了如何利用笔记提升自己的扩展思索。
一、什么是麦肯锡专业的笔记方法。
翻开《麦肯锡笔记思考法》这本书顾名思义的书,首先向我们表明了麦肯锡流笔记和一般笔记的截然不同,展示了麦肯锡流笔记的专业方法,从根本上刷新了我们原本对记笔记的认知。
大部分人都是“理所当然的去做笔记”。从来没有人去思考记笔记的目的。也许很多人会说,还用问吗?当然是为了记住信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而记笔记。也有人说为了“遗忘”而记笔记。
这些说法确实也没错,但《麦肯锡笔记思考法》一书将会刷新你对笔记的粗浅认知,它开门见山地告诉你本书的主旨:
麦肯锡流笔记术是为了“解决问题的笔记术”,是让笔记成为“思考的工具”和“解决问题的利器”。
同时也清楚地告诉我们,笔记还是我们的“第二大脑”
因为写笔记这种“用身体记住”的方式调动了大脑更多部分,更利于整理思考路径,也更利于长时间记忆。
绝大部分人的笔记是这样的:
总之先记下来
纯粹的记录
思维混乱
书写整洁但无实质意义
麦肯锡流笔记的初衷是为了取得成果,记录只是基础,边作记录边整理并加深思考,整理思路,寻找新的创意发现。
大岛祥誉将告诉我们,如何只凭3种笔记本,一支笔来轻松解决一切问题。
麦肯锡原创笔记本(带标题的方格笔记,便于整体方案的展开)
方格笔记本(便于制作图表,利于思路整理和分解问题结构可视化)
便于在现场使用的“横线笔记”(主要用来收集信息,现场调查时使用)
和一份漂亮的笔记相比,能促进思考,找到崭新的创意的笔记更加重要。
一句话:笔记不仅是为了记录过去,而是为了创建更好的未来而存在。
二、专业的麦肯锡流“解决问题笔记”的使用方法。
1、首要问题是找出“本质问题”
利用横线笔记本先进行基础信息分类收集。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有两点:
1.1、信息必须要按照以下法则归纳分类:
Where (问题根源,在哪儿?)
Why(原因,为什么?)
How (对策,如何做?)
1.2、尽可能的记录所有信息。
2、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个阶段主要使用方格笔记,创建解决问题的一切假设。
2.1、关键环节一,同样按照上一阶段分组收集整理的基础信息,进行清晰的标签管理。
利用麦肯锡公司的“3的乘方法则”作为结构框架,按照(空,雨,伞)的思考模型来结合:(事实,解释,行动)展开假设。
2.2、用横线笔记和方格笔记整理出思考流程图(思考故事线),遵循“起,承,转,合”的逻辑流程,描绘出解决问题的设计图。
2.3、此步骤利用方格笔记来验证设想。
先要事先在横线笔记本上做好提问清单列表。要让:
“Where(问题所在)”
“why(原因)”
“How(对策)
这三个要素完美地结合起来,就必须充分地准备提问和做假设。
然后不断的追问让我们的提问升华,直达本质。直到针对本质问题而假设提出的问题中得到答案,且相互之间没有了任何矛盾,就说明能够验证这个假设,那就迅速执行解决方案。
2.4、如何用麦肯锡笔记来总结成果。
书里详细介绍说,要用方格笔记和麦肯锡笔记经常建立“概要笔记”。
所谓“概要笔记”就是包括使用“金字塔表格”结构,创建“概括”和包含了“提案”的的一个紧密的逻辑框架,把所有的事实(信息和问题),支撑理由这两者都合理的概括在里面。
这一步利用的技巧值得借鉴的有“用加重符号”概括。遵循“一个图表,一个信息”的总纲,另外特别是要用“金字塔表格”这一结构来强化逻辑和呈现效果,来增加说服力。
总的来讲,这一环节我们能够get到几个“麦肯锡”核心原则:
“一切务必具体”,信息和方法皆然。
“3的乘方法则”是麦肯锡笔记的黄金定律。
一定要贯彻“一个图表,一个信息”原则。
三、如何利用笔记取得成果
3.1、记笔记是为了获得创意而生,要把思考和时间变成解决难题的战友。
具体的做法是:
A.把想法整理成目录;
B.与队友共享信息和思考方法;
C.把笔记本身作为你思考和资料的基础;
3.2、你需要动用更多的身体器官来配合大脑,做思考训练。这一部分最主要的就是要“动手”。
利用“手写”笔记来协助大脑进行思考训练。同时在利用笔记来找到思考的盲区和死角。
3.3、必须明确思考的“3个图解”方法:
A、分组归类(grouping)
B、矩阵(matrix)
C、商业模型(business system)
3.4、沟通会议一定要以图表开始,以图表结束。
这里我解释一下,这一目的是为了最大化的立体呈现整个解决问题的流程和模型。从视觉效果上来看,简而言之就是“文不如表,表不如图”。
这里书中分享了几种具体的方法:
A、制作“箭头笔记”,它能够让你清晰明白的看清楚“流程和因果关系”。让你的逻辑更加缜密地得到呈现。
B、做“易于被大脑接受的笔记”。这一条呢就要考虑到审美观念和习惯,例如一定要适当的“留白”,留白一是视觉效果更加显著,其次是便于“复盘”。增加笔记的动态反余地。
C、笔记该保留到合适呢?如果就解决目前手里的问题来看,方案出炉,执行完毕即可。但是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应该长期保留,后面还会有提到。
D、活用“第二大脑”(笔记),我的理解是,你做了一次解决某个问题的笔记,不仅仅是解决眼前的问题为止。你需要把这份笔记做成一个解决问题的某种现成的模型。这样可以在以后再来解决别的问题。这里的关键在于,你必须自己调查出“第一手信息”来做笔记。
E、一定要坚持“笔记等于事实”的积累。这是作者在麦肯锡作高管时的一位前辈常跟他说一句话。这种讲究以“事实根据”为准的思考品质帮助我们养成具备“全球化思考”的能力。
四、最后一部分是如何通过笔记来磨炼和提升为自己。
详细分享了下面这几种能够扩展自己能力笔记。
4.1、麦肯锡精英们常使用的笔记分享。
A、大前研一的笔记术(前麦肯锡日本分公司董事长)。他就是麦肯锡流笔记的典范,这本笔记不光成为他解决问题的工具,后来更是出版成为他的成名作《企业参谋》,英语版成了全球性的畅销书。
B、大前先生在思考训练方面也有独创性。他将每天早上坐车上班的30分钟定为思考训练时间。任意将第一眼看到的物品为扩展思考对象,要求自己在电车到站前拿出解决方案。他之所以能够训练出缩短思考时间,一是每天坚持,其次是他彻底的掌握了整套“笔记思考法”技巧。
C、现担任“探索型教育”的校长,神户情报大学校长。他的笔记分“公司内用”和“公司外用”两种。内用是用来明确“最终问题”的笔记。为了提出假设,及怎样验证假设。
公司外用笔记则是专门用来收集信息,为需要制作资料时准备。他的两种具体笔记方法也是相当值得学习。
第一种叫“利润树分析”,利用这一工具总结出来后,把笔记发在博客上。读者会给你大量的关键反馈。
第二种是创作“探求笔记”。其实就是时刻保持一种积极思考的主动性。琢磨如何尽可能发挥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去做一些事情。
4.2、专业的咨询顾问使用的笔记有如下几种。
A、一本派,就是横线笔记+方格笔记。记下日期和序号,便于日后检索。
B、两本派,便签+方格笔记。利用便签记下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的“灵感”。再按照便签的内容展开思考,最后将整理出来的内容写在“触感”更好的笔记本上。本质上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更加有利于笔记思考的效果。
C、作以成功为目标的提问列表笔记。总结那些已经“取得成果的人”或者“实现了目标的人”提出设定好的提问列表里的问题。就能积累出定量和定性的数据。
4.3、整顿内心的笔记术。
这个相当有用,我自己常常使用。在内心烦躁不安时,像是要将坏心情转移到笔记本上一样的逐一写下自己在意的事情,担心的事情,烦恼的事情。写完后合上本子,出去散步或做其他可以调整心情的事情。
之后再回来,打开那本笔记,记住用另外一种颜色的笔对自己刚才记下的事,逐一写下客观的建议。完事后,坏心情将会一扫而光。
4.4、自省笔记术,自问自答笔记。
纵观这本《麦肯锡笔记思考法》全书。本质上本书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它把问题彻底进行解剖,挖掘与问题相关的尽可能多的资料和信息。然后把问题和这些信息资料按照逻辑进行清晰的结构化,流程化。
再运用麦肯锡流笔记进行可视化呈现,持续地整理提升思考,进而达到解决问题,完成自我进阶的高效过程。
确保“笔记思考法”行之有效的前提是,具备清晰的内在逻辑框架;养成良好的结构化思维,并坚持不懈地按照流程和计划去普遍地运用思考验证。
然而要做到这些,除了坚持终身学习外,还要坚持一丝不苟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