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拖延症

今天读了豆瓣上长亭的一篇文章,对治疗我这种拖延病患应该很有效。当然,如果生活不那么紧迫,我是很愿意慢慢的做完每一件事情的。奈何事情那么多,所以不能停止吃药

原文如下:《拖延、时间不一致以及如何行动——写给女友和自己》

有助于理解的一点如下:

所谓"时间不一致"?人在不同时间点,对行为的影响和感受预估不同。举个例子:我们经常做这样的计划-"今晚放松一下,明天学习一天"。相反,有拖延症的人很少能做到:"今天学习一天,明晚放松一下"。背后的原因就是时间不一致。 原因在于,从现在的时点来看,人对今天学习一天,和明天学习一天的感觉不同。你想的是"明天我要在图书馆里坐一天",而在预构这个场景的时候,你并不能准确估量这个事情给自己带来的痛苦,而当下开始带来的痛苦是真切的。现在告诉你一周之后你要拼命学,和现在开始拼命学,前者总会让我们觉得更容易达成。时间不一致越明显,自控能力越差,拖延症越强。 这就是为什么对于自控能力差的人,做计划并不是一个有效的手段-计划和执行两个环节中间,隔着时间不一致。你能做出很漂亮的计划,但不能漂亮的执行计划。

其实这个大邹在试图治疗我老是想出去玩的病的时候,以穷人和我作对比时提到的那本《贫穷经济学》里面写的是一样的。再加上长亭本人是学经济学,所以我估计他说的也是这本书

最有启发的一点:

这时,反馈这个环节就需要引进了。计划-执行-反馈才构成一个完整的自我管理流程。时间不一致隐藏在计划和执行的差别之中,反馈把它显示出来。当你量化计划和执行之间的误差的时候,你会发现时间不一致给自己的痛苦。那么,当你下次执行的时候,你就会把这个痛苦也考虑到其中,从而减弱不一致。不过,反馈绝不是想想"唉,又他妈没学习",这不是反馈。反馈是量化。谁都能认识到自己没执行好计划。关键是有多少没执行好?完成了百分之几?剩下的百分之几导致了什么后果?在量化的背后需要包含反思。

反馈以及反馈之后的量化是非常必要的,勿用情绪来反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记得十几岁那年,在地理干农活,我那时在心理想,今天必须努力完成所有的务农 ,这样我就不用天天去地理,不用再穿上脏鞋...
    爱粉阅读 3,240评论 0 1
  • 拖延症是一种病吗?心理学界有严格的定义吗? 我身边的人都会叫着自己有拖延症,其中不妨一些学霸级人物。不管他人怎样,...
    南方asha阅读 3,114评论 0 1
  • 昨天的一节讨论Budget Planner的话题课,二十位小伙伴中,只有我会在月底时会对下个月要做的事情进...
    红蓝的画和话阅读 5,438评论 2 9
  • 牵你的手世界会变得很美 看不见你做什么都没心情 无聊的翻翻书本听听歌 一遍一遍看你的相片 要我怎样才能不那么想你 ...
    鹏鹏的小妮儿阅读 1,358评论 0 0
  • 老师是传授知识点;导师一般都是研究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是指引方向性的;精神导师更厉害了,她是在你迷茫、不知所措的时...
    山涧百合Y阅读 3,40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