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姓,据说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15年2月,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杨姓人口约有380万,是杨姓第一大省。“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昜”组成。“木”指扶桑,也称杨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在今连云港云台山),“昜”古同“阳”,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
“杨”字是形声字,始见于西周金文。篆文是由“木”字和“易”字构成的。“木”表示此字与树木有关。表义。而“昜”读yáng,表声。《尔雅·释木》中说“杨,蒲柳也。” 《广韵·阳韵》中说“杨,赤茎柳。”这里说的都是指“杨”的本义,是指对一切杨柳科杨属植物的泛称。后此字又用作周代的国名,也用作姓氏。如今此字既可单用,也可用作偏旁。凡从“杨”取义的字皆与树木等义有关。新中国成立后,“昜”旁简化为“ ”隶变后楷书写作“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