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苏东波
梁家玮
初中,读过几篇苏东坡的诗词,《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从这几首诗词中我感受到了苏东坡的自信、乐观与豪放。
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当时苏轼在密州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水调歌头》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一开始,由于苏东坡满怀着佳节无法与亲人相聚的愁情,在大醉中挥毫洒墨,写下了第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一句中,苏东坡把青天比作人,以酒相问,体现了苏东坡乐观、豪放的性格,勾勒出了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在下片中,苏东坡先是埋怨明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后又以月圆月缺解释人事之不如意,强调了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苏轼的自信。
后来,在公元1075年,谢谢你卖的密州知州苏东坡又做了一首出名的词《江城子·密州出猎》。此时表达了苏东坡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开篇一个“狂”字总领全文,然后写出围猎的装束盛况,然后转而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人民的深厚情谊。下片中,作者不仅描述了猎后欢乐的情景,还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重用自己,委托自己为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豪情。全诗透露着,苏轼“狂”的气势和报国之豪情,其阳刚之美与豪放的性格跃然纸上。
因此,自信,豪放,乐观就是我心中的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