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越来越觉得孤独才是常态。
明明朋友圈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能聊得来的朋友却越来越少。
即使那个曾经亲密无间的好友,如今再见面竟也成了无言以对。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以前,两个人在一起无话不说。后来,各自的人生轨迹都有了变化。
聊着聊着,就会感觉对方变了。
无论是思想、言行,还是价值观,都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分歧。
渐渐地,两个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
最后一次,终于以无声的告别结束了这一段令人感到疲惫的友谊。
这大概是成年人之间最体面的告别方式。
我想起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曾经的好友不再联系了?
其实,真相真的很现实。
莫言说:
“人与人之间不来往的原因,其实真的很简单。
一是一直吃亏的人,不想再吃亏了;
二是一直占便宜的人,占不到便宜了;
三是见不得你比他好的人,你比他好了。“
细细想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过如此。
有一种朋友,看似相处的很久,也因为彼此很熟悉。
就误认为两个人的友情可以一直长久下去。
殊不知,到关系破裂的那一刻才发现,相互之间早已没有了思想上的交集。
两人看似很近,其实早已走远。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我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发小。
我们的关系之所以会变淡,只因为彼此之间只剩下从前的回忆。
我在外面疲于奔波,而她早已结婚生子。这些年,我们彼此都没有参与到对方的生活中。
其中发生了很多的事情,我们没有了相似的生活经历,很难再有相处时的默契。
即使见面交流,除了反复咀嚼过去那一段共同的经历,能引起彼此之间的共鸣。
更多的是,我们对生活的关注点已经大不相同了。
我开始关注自己的成长,注重自己的情绪、心态、健康和认知等等。但凡遇到消耗自己能量的人和事,果断远离。
而她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孩子身上,谈论的话题全是生活中的种种琐碎(夫妻矛盾、婆媳关系、育儿问题等等)。
很显然,我们已经不在同一个频道上。
她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可以听她倾诉的人。只要有人愿意听她诉苦,她可以一直说到精疲力尽。
但是,对我而言,听她诉苦无疑就是一直在接收她的负能量,俨然我就成了她的情绪垃圾桶。
这样的相处,只会让我感到疲惫。
况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社交的本质就是为了价值交换,过度倾诉只是为了向对方索取情绪价值。
当一方不停地索取,另一方不断地消耗。久而久之,两个人的价值交换就变成了不对等。
原本吃亏的人,不愿意再继续吃亏了。而索取的人,再也从对方身上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了。
失去了价值交换的关系,就会宣告结束。
互不打扰,不再联系,也就成了彼此之间最为默契的告别方式。
一个人经历的多了,也就看透了社交的真相,
那些丝毫不在意你的感受,还总是向你不断索取的人,避而远之,方为上策。
无论亲情、友情和爱情,亦是如此。
做人,善良要有尺度,付出要有底线。
人之所以变得冷漠了,是因为活得清醒了。
善良被辜负的多了,得到的就是廉价;
付出被索取的多了,换来的就是应该。
看清了这些真相,有些关系,就不想再维系了。
社交的真相也让我反思自己所经历的每一段关系。
人在某个时期很有必要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进行断舍离。
但凡让自己感到太累的关系,都没必要刻意去维系。
总是抓着过去的人和事不放,即辛苦了自己,也为难了别人。
认知不在一个高度,就没必要相互说服;
思想不在一个频道,就没必要强行融入。
狠心地舍弃一些不必要的人和关系,才是最为清醒的活法。
成年人最体面的放下莫过于,你不主动联系我,我也就不再打扰你。
心照不宣地疏远,彼此间互不打扰,是对这段关系最好的尊重。
我是懿非宇,一个归隐田园的自由写作者。
北漂十年的文案策划人。
专注自我成长,陪你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