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3期
讲述满族(西丰)满味十足秀色可餐的特色饮食和与之相伴的神奇故事和美丽传说。
满族饮食与西丰美味
文/剑厚
009
第一辑 满族(西丰)传统与经典美食
十二、腊八粥
每年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这天,满族人家总要吃“腊八粥”,这种民间习俗一直沿袭到今天。
为什么赶在这天吃“腊八粥”?传说是在委刖以前,满族部落的首领被称做穆昆达,穆昆达每年定期要到住户家轮流吃饭。这个穆昆达经常仗势欺人,无论到谁家,都要吃好的,稍差一点儿,便大发雷霆。部民们对此都敢怒不敢言。
有一年的腊八这一天,穆昆达到乌拉津家吃饭。乌拉津想治一治他。给他做饭的时候,乌拉津顺手抓了一些高粱米、大小黄米、苞米碴、稗子米、小豆、黑豆等五谷杂粮,混合在一起,放入几瓢水就在锅里煮。熬了半天,熬成了一锅黏糊糊的稀粥。粥煮好后,乌拉津把穆昆达请到家里。穆昆达一看很生气,他问乌拉津:“这叫什么饭?乱七八糟,稀拉吧唧,黏糊糊的,是人吃的吗?简直就是猪食!”乌拉津信口说道:“这叫腊八粥,是我们家祖传的腊月初八必吃的饭食。”穆昆达气呼呼地走了。邻居们听到这件事以后,都非常高兴。从此以后,每到一家,都做“腊八粥”给他吃,气得穆昆达再也不到各家吃饭了。后来,满族人每到腊月初八这天,都要吃顿“腊八粥”,以表怀念之意。
还有一种传说,早期满族信奉萨满教,萨满教是多神教,信的神特别多。人们认为一年间肯定会有些事情做的不对的,会得罪神仙。而这些神仙每到年末都要上天去汇报人世间的情况。为此,每年腊月初八这天,家家做一锅粥,黏糊糊的,用这种东西把神仙的嘴堵上,以免他们到上天去说坏话,于是,“腊八”便成了堵闲言恶语的日子。
如今,不仅满族人吃“腊八粥”,其他民族的人也都喜欢吃。只不过现在“腊八粥”的作法已经十分讲究了,皆用粘大米、大黄米、小豆、红枣、核桃仁、莲子、花生仁、栗子仁等,煮熬成的“腊八粥”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已经成为了深受各族人民都喜爱的养生食品。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剑厚,本名李建厚,辽宁省铁岭西丰人。 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故事委员会委员;铁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故事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铁岭市满族文化促进会理事:西丰县文联秘书长兼作家协会主席。
【剑厚文化传媒】
总编辑 剑厚
主 编 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