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这几天,读完了李镇西老师(其实关于他的称呼及头衔很多,但我实在找不到一个合适自己称呼他的词语)的《教育的100种可能(下)》,收获颇多,同时,也有不少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我深深地意识到,人一生当中能够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何其的重要,就如李镇西老师那样,他的学生们是何其幸运,如果不是遇到他,有些学生的未来将会是怎样?其次,李老师对所有的学生都很好,他并不会仅仅因为成绩而歧视或不公平地对待学生,相反,他尊重每一个孩子,发现她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抓住每一次教育契机,鼓励她们进步,教育她们永远保持正直善良。"让他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是李老师给他的历届学生都常说的一句话,且后来作为校长,他把这句话作为校训指引着全校师生!
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吧!并非所有人都能通过读书考大学这条路进入社会,有的人真的就是读不懂学不会,但我想我们应该同样给予这样的孩子以尊重,正确他们引导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或许将来他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立足于社会,亦或起码今后不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害的人。说实话,仅凭我们的力量,要想把一个后进生转化成为成绩优异的学生真的是太难太难了,这其中当然包括很多因素,诸如,家庭、孩子自身等。但我想我们能做的至少是引导孩子们怎样做人!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实属太多的无奈!
说到这儿,突然想到了班上的小石同学,他是一个憨厚老实的小胖子,除了成绩不好以外,我觉得他真的是一个好孩子,而也恰恰正是因为成绩,似乎让孩子就觉得他自己一无是处。记得放假那两天我让孩子们在素质报告册上写自我评价,然后我一一检查,当我翻到他的册子时,心里一惊,怎么孩子给自己写的全是缺点,“我很胖,有点儿懒,成绩还很差…”等等,然后我忍不住地问孩子,你怎么给自己写的全是缺点,没有一个优点,只见孩子眼巴巴的望着我说,“老师,我没有优点”。我的心里一阵疼,赶紧对孩子说,"谁说你没有优点,你憨厚老实,有礼貌,打扫卫生积极肯干,这些都是你的优点啊!"心疼孩子的同时,我也一直在思考,是不是我们平时总在有意无意地用成绩来评判孩子,导致孩子就因为自己成绩不好,而内心是何其的自卑,认为自己竟然是一个没有任何优点的人,如此看来,我们的教育是多么的失败!
作为一个一线教师,我会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当然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但我想我最应该做的是,给予我的孩子们足够的尊重和爱,发现她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让她们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她们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仅仅因为成绩对一些孩子冷眼相看,让她们因为分数而卑微到尘埃里,那将是多么失败与无知的教育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