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做行测题的时候有一道题大概是这么说的,很多人攀登珠穆朗玛峰,但大部分人都没有成功,然后提到这句话,行百里者半九十。
一开始,我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行一百里的人但是大部分的人走到九十里的时候就失败了,比喻很多人没法坚持,意志力不够。开始准备写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又查了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发现这句话出自《战国策》。
“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陌路之难也。”也即是说,做事越接近成功越困难,越要认真对待。
刚开始看到这句话因为把意思有点理解偏了,所以我倒是想起我参加21天写作活动时候的一些感想了。当时参加这个活动的人大概有六百多个就算六百整吧,然后到接近成功的那几天基本上三百多人都失败了。我当时就觉得其实像这样的活动难度并不高,只要每天写够140个字就算成功了,怎么还会有这么多的人没有坚持下来呢?
有的人解释说是因为过年期间家里亲戚来访太多,所以忘了;有的人呢第一天就彻底忘了,根本都没有想起来自己有参加这个活动的事儿;还有极少数的人到了最后几天接近成功的时候,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理由还是失败了。
我想了想我自己为什么坚持下来了,嗯首先,这里有一个奖金池,坚持参加完活动是可以平分那些失败的人的奖金的,这个让我比较有动力。因为我不想损失我的钱还想分奖金拿奖励,我就是这么财迷哈哈。其次呢,我觉得每天写140个字难度真的并不大,那会儿我基本上每天早上六点半左右起床打朝夕日历的晨起卡,打完卡以后我顺便就把这个任务写完了,再和别人沟通交流觉得也挺有意思的。最后我也是存了想锻炼自己的一个心思吧,我觉得这么简单的活动我都坚持不下来的话,那我以后遇到更难的事情岂不是更做不到了?所以,可能也是存了鼓励自己的心思也就顺便坚持下来了。
大概因为这件事情比较简单,所以我并没有感觉到最后几天非常的难。可能也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所谓的标准答案并不太一样吧。
细细想来为什么九十里都走完了,最后的十里却偏偏走不完呢?我觉得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心理上的原因吧。很多事情如果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外,那可能一开始就做不好。那如果事情的难度和自己的能力范围相当的话,这个时候可能也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因为人的心多复杂呀,杂念妄念都非常非常的多,有的时候明明知道自己该干这件事情但不知道哪根筋抽了偏偏就不去干,过后倒是后悔莫及了。
其实我说的就是我自己呀-_-||三号那天参加高中同学的婚礼,回来这两天了一直在看小说,一点题都没有做。脑子里还在美好幻想着,没关系反正报名的人也不多,随便考考算了。
既然做一件事情就把它做好,这句话就要当成自己的一个行动指南,把它做成有自己的一个要养成的习惯,开弓没有回头路,既然选择了就别再纠结了别再犹豫了,继续往下走吧。遇到困难是多么正常的事情,人本来就是解决问题才存在的,不要为了一时的即时满足感不停的在看小说,又有什么意思呢?
提高自我的自控力啊!不要真的走了九十里路在最后十里路,啪叽一声摔倒失败了太划不来了!不说了,做题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