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办公室两位新人被公司副总借去生产部那边帮忙,听说每次出货期间总是忙的不可开交,需要到处借人手。这两位新人中,我是其中一位,我这个办公室只有四个人,一位是老板娘,一位是干了五六年的老员工。副总说缺两位人手,刚好我俩补上。
到生产部的时候,每个人看起来真的很忙,而且忙的人都是新员工。大家五六个女生坐下,围在一起,开始忙上手中的活儿。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话一点都不夸张,除了我们两个,她们三个刚好搭够一台戏,一直在悄悄编排张总,一个说Z爱端架子,没有很强的执行力,说话不负责任等等,比如,他偏爱对他百依百顺的员工,叛逆的员工会被请去喝茶(广东人暗示的教训);经常想到什么就安排下属去坐,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没有条理性;前一秒说过的话会不记得或否认。三个人轮流说完后,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他要是找你们干嘛,你们可以……这样应付他,他就是很讨厌的,你们不用理他。”对于同龄,境遇相同的女人是很容易产生共鸣的感应动物。我们频频点头,表示赞同的不能再赞同。
一天下来,大家相安无事地做完手头工作,我们两位准时下班,当然生产部的员工继续加班,我们没有被为难,没有被奖励,一切都顺其自然,理所当然地发生了,嗯嗯,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回到家,洗好朋友H特意带过来的黄皮,边吃边和朋友唠嗑,H刚从上一家公司离职,今天是去新公司上班的第一天。讲完新公司的经历,掩不住的兴奋和对未来的期待,又忍不住对比上一家公司,人往高处走,下家比上家好是常理 。但人类为了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会不由自主地捧高这家同时去踩低那家。H郑重叙述道,即将离职前一天,为了报答人事日常对自己的照顾之情,临走之前,写一份意见书,有关于直属领导管理,能力和方法的意见,让人事大概了解下实情方便以后的工作。本是出于好意,不料人事不小心泄露了消息,让当事人知道了,在朋友圈指桑骂槐。H表示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任何不妥之处,反而是上司没有肚量和谦卑之心,认为有些人,包括自己的能力都比她强,靠关系才当上的领导,真没觉得哪里强。
一整天听到的都是领导的不好,能力不足,态度不行,自己做事能力反而更强,心底里不认可甚至质疑自己的领导。仔细想想,我一直以来也是这样抱怨上司的一人,觉的自己处处都好,为什么当领导的不是自己,得不到认可,因此滋生跳槽之心,相信总有人赏识自己。
李笑来提到,我们都想成为这类人-愿望中的自己=真实的自己=理想的自己,但现实中从来都不是划上等号的,常常是我们高估或低估了自己,也就是所谓的自负和自卑。我想这里的我们应该是属于前者,高估自己而低估别人,这较大的落差更加凸显出自己的优越性,因此没能正确评估自己和他人。
以此警醒自己:所有存在都有他的道理,你认为有偏差的,也许有不为你所知的因素,不必急于此刻下定论。等到自己出于相同的位置和环境才有资格去探讨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