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人的父母口中都有个“别人家的孩子”。“你看人家XX,这次考试又得了满分。”“你看XX,一放学就写作业,你看你还在看电视。”每个孩子都有纯真的一面,爱吃爱喝爱玩乐……可不知何时起,父母口中却多了个“别人家的孩子”,他们永远考试成绩排得靠前,他总是不爱玩乐努力地写作业……不知不觉我们也会在意起成绩的排名,也会在看电视前写完作业。可不管我们如何做好,“别人家的孩子”总会比自己优秀。然而,我们已渐渐地在意父母的看法,希望得到他们的认可和赞赏。
同样,在学校里,我们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工作中,希望得到上级的赏识。与朋友相处,我们尽力做好一个知己一个好兄弟一个好姐妹的角色。与同事相处,我们努力做到平易近人……以上所说的,是建立在别人不损害自己利益,不厌恶的前提下,毕竟人有喜好之分。慢慢地,我们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也尽力去做好每个角色。只因为,我们在意了别人的看法,自身才会有约束,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好!
人们经常用“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做好自己就行”去宽慰别人。可往往忽略了一个重点,“做好自己”。人谁无过,只要是人都会犯错,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改。而身边的人若是真心待你,定会指出你做得不好的地方,从而去改变。所以才有唐太宗对魏征又爱又恨,才有了“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在意他人的看法并不是要自己的所作所为如他人所愿,讨好他人;而是在意他人的看法来进行自我约束。
若能抛开他人的看法的话,刘兰芝亦不会举身赴清池,焦仲卿亦不会自挂东南枝。即便写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如此狂傲大气,还不一样在意玄宗能否赏识自己的才华,不甘屈居于一个待诏翰林。即便是贵为帝皇,主宰天下的唐玄宗,在六军面前也无可奈何不能随心所欲,只能强忍不舍赐了三尺白绫给杨贵妃。所以才有“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峨眉马前死”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太多太多的事例,若是不在意别人的看法,那乱臣贼子们就可随意篡位,何必要打着各种各样的名号;多少大大小小的战争,不就是由一个导火索引起?若不在意,何必多此一举?
不知不觉中,我们活在别人眼里。父母眼里,老师同学眼里,同事眼里等等,可那又怎样呢?没有他们,我们又怎么会进步?没有他们,我们不是少了很多建议与经历去借鉴?尽管别人的看法里可能掺杂着一些不好的,可那又怎样呢?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以,感谢身边的人们,我愿意活在你们的眼里,就如同你们活在我的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