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边缘型心理变态具有哪些特征?
与他人缺乏情感上的联系,人际关系完全流于表面,总是用冷淡和有距离的视角看待事情,情绪缺乏波动,波澜不惊,精通操纵别人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愉悦和冒险,伤害别人哪怕只是开玩笑却不自知。
2.将生活理解为一种虚拟现实之后,作者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具体体现在哪些行为上?
这种认知视角的转变,让作者以一种理性的方式去接受一个事实:我以往所崇尚的斯波克式生活并不一定是最优的。
行为:1.不上微博,不看朋友圈,甚至不接陌生电话,不看短信,通过有意识地减少低效信息的接触,来提升生活质量。
2.不必追求每一件事都做得特别完满,不必对外塑造一个完美偶像的形象,那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特别不美好。
3.交互之美指的是什么?
人与人的交互会碰撞出新的游戏规则,激发情感上的不同反应,会增添许多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4.反思:如果你是父母或老师,会喜欢作者这样的小孩么?今天的内容对你有什么启发?
选择雾里看花而不是巨细靡遗,选择金玉之交而不是点赞之交,选择感同身受而不是置身事外。
从我个人而言,我对于那些理智并且思维逻辑很清楚的人是有一种迷之好感,因为我个人太过于偏向感性的缘故。但是作为老师遇到一个效果作者这样的孩子,如果在初中时期,我会对这个孩子有刮目相看的感觉,但是我还是希望他能将自己的情感释放出来,张开身体的毛孔去感知世界,不是用理性思维而是用感性思维去体验,那么他所看到的世界会截然不同。当你成长为一个理智的中年人时,可能大部分人会对自己的少年时光即使会觉得很傻,但是依旧会有留恋。我欣赏理智的人,但希望在人生的少年阶段是意气风发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