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炼新时代的"石榴籽"队伍

      在帕米尔高原的晨曦中,塔吉克族干部带着巡边日记跋涉在海拔5000米的边境线;在凉山彝乡的田间地头,彝族驻村干部用双语宣讲着乡村振兴政策;在内蒙古草原的蒙古包里,基层干部正在收集牧民对生态补偿的新建议...这些扎根基层的民族干部,正如石榴籽般紧密团结,用忠诚擦亮政治底色,以干净筑牢廉洁防线,凭担当书写时代答卷。

铸魂:培厚忠诚基因的精神沃土

    忠诚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 在新疆阿克苏,维吾尔族老党员库尔班·尼亚孜用三十年时间创办国语小学,把党的教育政策化作民族团结的纽带;在云南独龙江畔,独龙族干部高德荣带领群众凿通出山隧道,让"一步跨千年"的誓言落地生根。这些生动实践证明,对党忠诚必须扎根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土壤里。当前,我们要构建"理论教育+实践感悟+文化浸润"的三维培育体系,通过沉浸式红色教育、跨区域挂职交流、双语政策宣讲等方式,让各民族干部在思想淬炼中校准信仰坐标。

固本:筑牢干净立身的制度堤坝

      廉洁自律是民族干部赢得群众信任的"通行证"。在广西三江侗寨,"寨佬监督员"制度让村务在鼓楼议事中阳光运行;在西藏那曲,牧民监督委员会用藏汉双语公示惠民资金流向。这些创新实践揭示:干净作风既要靠干部自律,更要靠制度他律。当建立"民族文化+现代治理"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将传统的寨老议事、火塘会议等治理智慧融入现代纪检监察体系,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方式织密监督网络,让清廉之风吹遍每个民族村寨。

赋能:锻造担当作为的硬核本领

      新时代赋予民族干部更光荣的使命。宁夏闽宁镇的回族干部马文祥,带领群众把干沙滩变成金沙滩;贵州黔东南的苗乡干部吴庆贤,用电商直播打开山货出山新通道。这些实践启示我们,担当作为需要真本领。要构建"订单式培养+项目化历练+数字化赋能"的成长链,围绕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文旅融合等重点工作,通过揭榜挂帅、专班攻坚等方式,让民族干部在解决"卡脖子"问题中练就宽肩膀、真本事。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各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正如锻造"民族牌"合金钢,既要在熔炉中淬炼忠诚的纯度,也要用纪律的模具定型干净的形态,更要在实践的锻打下提升担当的强度。当每个民族干部都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的"石榴籽"、推动共同发展的"金纽带",就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