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完成目标,最重要是拥有一种以原则为基础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用绝对理性、极度求真与极度透明的态度应对这个复杂的世界” ——瑞·达利欧
《原则》一书的作者瑞·达利欧是美国桥水基金的创始人,被誉为“投资界的乔布斯”,他曾被评为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创办的桥水基金一度成为历史上最赚钱的对冲基金。
《原则》一书主要是作者通过分享自己将近40余年的工作和生活经历,总结出作者认为可以通用的思考逻辑和行为准则,即所谓的—原则。本书达利欧写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作者在投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很棘手的新问题,后来为了便于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他就静下心来,对不同问题进行总结,这也是这本书最初的原型。全书分三部分,分别是达利欧的个人创业奋斗经历、生活原则和工作原则。为了便于读者能够理解,达利欧细化了几百条原则。
在生活原则部分,达利欧谈到,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动物本能,所以在思考问题时,更多用到的是具有本能的“快”思考,即用动物精神来驱使自己的行为,这导致了我们没有真正理清事物的真相,最终做出错误的判断。怎么才能更加理性的思考和行动呢?达利欧认为,要设计目标、认识问题、诊断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和执行解决。
其实我个人读到这的时候,觉得道理都懂,但是真正做起来其实并不容易,但是达利欧下面谈到的却能带来很大启发—就我们要克服傲慢和自负,保持极度开放的态度,其实简单一点说就是,能够对问题和意见作出分析,而不是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排斥。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家人、同事、朋友在一起交流的时候,彼此之间有不同的见解或存在分歧,我们首先想到不是直接反击,而是“就事论事”,开诚布公的交流自己的意见,明确事情的本质,找出问题的关键,这时候作出的判断和选择,一定是比较准确而且彼此都愿意接受的。
达利欧强调理性,但是他并不排斥感性。达利欧认为,感性为我们的判断提供了强有力的第一印象,但是我们应该把感性的经验变成理性的总结,理性更有规范性和精确性,更有利于提高生活的层次感。由此我想到的是,在工作中,我们面对一些具体的业务,在做具体分析或汇报时,常常会犯一个“差不多”的错误,其实这就是达利欧反对的非理性。事实也是如此,差不多,是差多了,差少了,没有一个明确的定性,非常模糊,落实到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中,这种思考方式会犯下致命的错误。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极度开放的认知态度,“面子”和“尊严”是认清事实最大的障碍,只有对待理性、严谨,才能掌握好的生活的节奏。
对于工作的原则,达利欧认为和生活的原则比较相似的。这里谈一下对其中两条原则的理解。第一个是“优秀想法至上”,这句话我理解的意思是,一家企业或公司在做决策的时候,要做到极度的开放性,抛去权利和个人感情因素去做决策,说白了不是看谁的职位高,谁的言论就一定是对的,谁的项目经验多,谁的方案就一定准确,而是把大家所有的想法都“端”出来,互相评判,提出不同的意见,最终选出最合理、最科学的选项。评判时专业背景和个人专长都可以且只能作为评论的某项依据,而不是决定性因素。
如何能让优秀的想法不断在企业内部产生呢?达利欧又提到了另外一个原则叫做“极度透明”和“极度真实”。他提到了曾经一个下属通过邮件“挑战”他权威的例子。达利欧并没有因为这件事生气,反而认为这是坦诚不公的一种体现,在公司内部,不管级别高低,有任何的问题和想法,同事之间必须及时提出,这也是正是达利欧所推崇的“极度透明原则”。读到这,我个人理解,“极度透明”和“极度真实”就是面对要解决的问题或某一观点,完全按照事情的自身逻辑规律去考量,而不被个人感情或其他人为因素所左右,坚持绝对理性。从达利欧文中后来提到的桥水基金新员工的离职率非常高,而且离职员工普遍认为同事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太够粗暴这一点也能看出,“极度透明”、“极度真实”也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但即便有争议,达利欧还是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可否认,达利欧作为一个美国人,他的思维方式完全是西化的,而中国的文化理念更加传统和人性化,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但是达利欧的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我个人还是认可的,只是如果能把感性的表达方式融入理性中,效果可能会更佳。
书的最后一部分提到:最重要的不是原则本身,而是原则背后的思考,通过思考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高效的思维方式才是最主要的。别人经验我们是可以借鉴,但是不能照搬,毕竟每个人的经历和思维方式都同。
达利欧还强调对“痛苦错误反思”的重要性。这让我想到了每年高考的时候,老师都要求同学们做“错题”,曾经犯过的错误才是最需要提升的“人生点”,做错的习题我们可以记下,时不时重温一下错误原因,能够提高成绩;而工作和生活也是一样的,我们也要专门记录我们犯过的每一个错误,对照别人犯过的错误,不断反思,让每一个错误都能为自己所用。痛苦和反思是我们提升的重要源头,如果不敢去面对,只会让自己停留在痛苦和抉择中苦苦挣扎。一个有原则的“专业的犯错者”也许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