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陪俊宝练完体能课,他突然问我:金钱是不是万能的?我一脸震惊的看着他,我很诧异一个小学生怎么会问出如此深层次的问题,我反问道:你觉得呢?他说:游戏世界里是万能的。我说:可是你并不是生活在游戏世界里,你是生活在现实世界里。你饿了,要吃饭,你渴了,要喝水。这些在游戏世界里都没有办法满足你。他追问,那现实世界里,金钱是万能的吗?我看着他纯净而透明的眼眸,陷入了沉思。
抛开问题本身的意义不谈,我其实对他的观点有浓厚的兴趣,在他的世界里,也许金钱(游戏币)确实是万能的,他可以满血原地复活,他可以买各种道具......这其实是一个很危险的讯号,一旦这种意识培植于心灵深处,就容易对“金钱”的概念形成一种曲解,这种曲解又会造成“自我欺瞒”,那无疑将对他今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
何谓“自我欺瞒”。人们在对于事物本质的意识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则可称为典型的“自我欺瞒”,尽管这种欺瞒有时是无意的。
在自我欺瞒中,意识并非对外否定,而是对自身否定。在自我欺瞒之际,类似于“因为刻意隐瞒真相,所以正确了解真相”,这样的矛盾在同一意识的统一性中存在着。了解自我欺瞒这一概念让我们大受裨益,他能锐化人们的视野、减少矛盾冲突,活跃团队精神,增强责任感,更能提升人们获取成功的能力,加深幸福感和满足感。
以一场恋爱初期的约会为例(前提是互相都ok的情况下)。姑娘非常清楚知道这个找自己搭话的男性的意图,也知道自己迟早要做出决定。但是她不想有被强迫感,因此假装没听懂男性话中的含义,不敢将真我表露出来,因为在长期的所谓“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要时刻表现出一种高贵而矜持的淡定。但是她却又敏感地察觉到心里的情感欲望深受男性的语言、动作的影响,尤其表现在男性对她表示赞美、夸奖等服务性语言时。反观男性,他也可能知道女性的心意,并且深刻清楚自己被荷尔蒙打败的大脑对自己语言、肢体作出的一反常态的指令。于是一场相互自我欺瞒的角决悄然掀起。当然,我们无权对这样的角决作出任何对错之分,也许,他们也正在享受这种相互欺瞒的乐趣。
现实生活中,作为饮食男女,我们无时无刻的存在这样的情况,这不单单存在恋爱中。
贤二是一名餐厅的服务生,但是工作之外却用着与平时不一样的措词,做着不一样的动作。因为他“饰演”着服务生这个角色。也就是说,服务生是在“另一个自己的状态下,担任了服务生的工作”。
这种自我欺瞒也是信念的问题。服务生被要求做那样的措辞和动作。而且他坚信着只有这样做了才能继续生活下去,也决心要这么坚持下去。可是往往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幸,更糟糕的是不以自己意志所左右的,久而久之他知道了信念也是有界限的。
就好比在此过程中找到他人与自我不同结局的时候,即“自我否定”的情况中,比如贤大也是服务生,他却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也就是说,“自我他我之间的存在矛盾”。所谓相对于自身的对自存在也就是这种充满着自我欺瞒的存在。
“否定”与“自我欺瞒”与“虚无存在”的意识存在相对,贤二知道他坚定信念从事服务生的工作是有界限的。这时自己成了自己的“圈外人”。在“饰演”服务生的信念和了解信念界限的自己之间有一道“裂痕”。也就是存在于从自己到界限之间的这段距离,这段距离成了“虚无”。
贤二以服务生为谋生手段。换言之,所谓自己就是他本身的价值。他自己认为这种价值相等于餐厅服务生。存在的另一端有价值的存在。超出那个价值,向着那个方向前进,彼岸有自由的存在。
说到这里,实际上我们就可以明白,人们在生活中无奈而又深恶痛绝地扮演某个角色时,是一种自我的虚无,今世之人多有这种虚无。
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被困于未来的可能性和“未发生”的非存在的两难之中,然后一边做着与可能相对的“选择”一边生活下去,就好比你脱离出那个正在玩游戏的你,却没有发现脱离出现实生活的你也在看着你......
所以我如实地告诉他,我认为在我的世界里金钱不是万能的,你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还会有这样的疑问,而且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只有对、错两种答案。时间到了,你自然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