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个超级学霸皇帝。移动的百科全书。
历史上,没有一个皇帝比康熙更对西方文明感兴趣,更没有一个皇帝比康熙博学多才。康熙17岁时就请了外教比利时的南怀仁,陆陆续续有多达11个国籍的外教给康熙传授科学知识。包含天文历、数学、医学、化学、药学和人体解剖学等领域。康熙的求知欲让人佩服,政务不繁忙时,每天要学习七八个小时,即使日理万机,也要学上两三个小时。养心殿、寝宫,甚至连御膳处都留下了康熙学习的背影。发明微积分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是不折不扣的康熙粉丝,他这样评价康熙:“求知欲强烈到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这位受全国文武百官顶礼膜拜的君主竟可以同传教士一天三四个小时地关在房间,如同师生一般地相处,熟悉精密仪器,共同钻研书籍。”
康熙最喜欢数学,包括几何、代数,尤其是喜欢摆弄各种数学测量工具,如半圆仪、圆规、几何多面体模型,还有世界最先进的盘式手摇计算机。各种数学的定理公式口诀、数学仪器烂熟于胸。他甚至发表了科学论文《三角形推算法论》。我们至今沿用的“根”、“次”、“方”等数学名词就是他亲自命名翻译的。
康熙帝不仅精通理论,更注重实践,经常亲自做科学实验。他为了观察风向,在宫廷院中设立小旗,用未查看风向、风速,还在一些地方设点测风,又命各直省作晴雨风雪奏报。从中得出“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雨”的结论。他还亲自解剖冬眠熊,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种痘预防天花。五十八岁那年,他巡视永定河,置仪器,定方向,钉桩木,作测量记录。亲自主持,历时三十年,在各地实测的基础上,用近代方法绘制了《皇舆全览图》,即全国分省地图。康熙为后世留下了上千件精美科学仪器,如今它们基本都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遗憾的是,虽然有如此勤勉好学的皇帝,但彼时的大清朝并没有成为学习大国。当西方工业文明来到东方时,康熙断然拒绝与国际接轨,将中国彻底封闭,中国错失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最佳良机,中国百姓则继续在专制大国的统治下苦苦挣扎。康乾盛世,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幻梦一场。
那么,问题来了,康熙为什么要阻止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呢?
是百姓素质低?如有传教士欲出版人体解剖学方面的书籍,康熙下令阻止,他说:“此乃特异之书,不可与普通文籍等量观之,亦不可任一般不学无术之辈滥读此书。”
是天朝上国的优越感?大清的欣欣向荣对康熙具有强烈的迷惑性。在康熙看来,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拥有坚船利炮的荷兰人照样被打得屁滚尿流。在康熙的心底,虽然尊敬西方自然科学,但仍认为只是“奇技淫巧”而已。
最重要的原因是,康熙担忧西方科学知识威胁满清统治。当时西方科学知识的普及与基督教的传播是并行的,且都是开启民智的重要手段,与愚民政策是相悖的。基于此,康熙才抬出了“天朝上国论”与“百姓素质论”,拒绝与西方工业文明握手。
他不会想到的是,正因为他的闭关锁国政策,拒绝西方科学文化,换来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史。我同意梁启超的看法,“就算他不是有心窒塞民智,也不能不算他失策”。同时期的俄国彼得大帝积极改革,鼓励西方工艺和技术的引进,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创建规模可观的西式海军,使得俄罗斯帝国雄踞一时。
一失足成千古恨,我们用惨痛的代价,换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