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位姑娘在微信后台留言说,觉得自己有点心理问题,特别是在和男友之间的互动关系上,但又不知道自己是哪里出了问题。希望能就这个方面我们来说点什么?
这位姑娘说,在朋友、同事的眼中,她可以说是温柔体贴,大方得体的代言人。
但其实她自己知道,这些只是个表象。
特别是和男友恋爱之后,经常会和男友因为一些小事互相吵架,互相抱怨指责。有时候,她自己也觉得,实在是控制不住自己的那种歇斯底里,一通怒火上来的时候,自己都怀疑眼前的这个人,到底还是自己吗?
虽然以往也有遇到事情发火的时候,但是,这么多年以来,都不曾有过如此失控的感觉。为什么和男友恋爱之后,自己却常常因为一些小事情,出现歇斯底里的另一面?
姑娘在留言里面,列举了好几件和男友之间吵架的事例,基本上都可以归结为,男友不理解她,不包容她,不能及时回应她。姑娘说,感觉自己好像变成了怨妇一样。
两人的爱情经常淹没于情绪争吵之中。
最后,姑娘主动提出了分手,然而分手并不是解脱。分手之后,感觉自己还依然是很累的状态。
“虽然男友看起来已经很努力了,但是他给我的都不是我想要的。”姑娘说,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变成这样子。
(02)
青年作家李尚龙曾在他文章里提到了一个故事。
有个女孩和他抱怨自己的男朋友。情绪激动之处,一度决定和男友分手。
问及女孩分手的原因,女孩说,“他根本不懂我。”
女孩在朋友圈发了个心情语录,男友来电问,有木有啥事?女孩回复没有之后,男友哦了一声也没再继续问。女孩抱怨,“你说他是不是不懂我”。
女孩继续说,“好几次我生气了,特别明显的那种,我都没和他说话了。他竟然说让我早点休息,说我累了,你说我能不生气吗?他根本就不懂我。”
李尚龙说,类似的例子非常多。
很多女生,是这样子,只是一个眼神,就希望男友可以知道自己的心情和需求。
很多男生,也是如此,很多事情不说,只是生闷气,最后导致双方冷战,爱情巨轮说沉就沉。
还有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和对方之间不用怎么交流沟通,对方就可以知道自己想什么、要什么;又或者,不用问对方,自己就可以知道对方想的是什么。
(03)
生活中,可能大家也会留意到,有些孩子非常容易哭,非常容易发脾气,一言不合就坐地打滚,跺脚摔东西。
为什么呢?
仅仅是因为事情的不如意吗?
很可能是,这些孩子也并不知道,别人不知道他内心的想法。
当他们遇到了挫折需要帮助,或是想要得到什么东西的时候。当他们心里有了想法或者念头冒出的时候。他们就以为,父母就已经知道了,别人就已经知道了。
但是,父母可能并不明白,或是,不能马上就明白到孩子的需求。而孩子以为父母知道他心里的想法,父母不明白,又不能马上满足,又常常会被孩子想象成父母拒绝了他。
于是熊孩子继续发力。父母就会越发觉得这孩子怎么如此无理取闹,不讲道理。
孩子的情绪没有被接纳,父母的情绪又被激起。
很多父母感言,通常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办法和孩子讲道理,而自己的情绪也被挑起。最后,要么就是使用霹雳手段,要么就是妥协退让了。
但,无论父母是用霹雳手段,还是妥协退让,其实都已经被孩子的哭声控制了自己的心绪。
(04)
婴儿从小就会通过哭声来“控制”妈妈。
说是“控制”,其实是指婴儿早期的全能自恋感。这个时期的婴儿,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整个世界都在按照他的意志来运转。
在婴儿的世界里,当他一发出需求,婴儿就会渴求自己的想法能够立即实现。对于一个小婴儿来说,他主要的需求就是吃喝拉撒玩,所以,如果妈妈能够及时回应她的话,那么应该就能够得到一个基本需要的满足。
对于孩子来说,他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可控的,是安全的。因为有了可控感,安全感的心理基础,这会让孩子的全能感慢慢过渡到现实感中。他会更容易接受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和拒绝。
倘若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回应的话,孩子就容易产生被抛弃感。
当孩子逐渐长大成人,这种被抛弃感,不安全感,也在跟随着不断的演变。我们的内心会发展出一套复杂的心理机制,来防御我们这些难受的感觉。
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先生在他最新的著作《巨婴国》中指出,中国人的情感模式都是在找妈。
男人,只要一个女人给他温暖的感觉,让他放低戒备,觉得自己像小孩儿,那他就一定被收服了。女人同样也是如此,她们渴望宽厚无私的爱和照料。
这就可以理解文章一开头提及的那位姑娘说的话了,“他给我的都不是我想要的。”因为,我们都在希望对方,以我自己要的方式来爱我。
恋爱会让人退行到婴儿状态。
而我们,都在用着婴儿的心理状态和对方恋爱,我们都用着婴儿的状态要求对方以父母的方式来爱我们。
(05)
武志红先生说,我们多数人,看似是成年人,但心理上,还是婴儿水平。
有时候,我们心中的婴儿会走出来,代替我们去和现实生活的互动。
恋爱的时候,我们常常把现实的伴侣,想象成理想的另一半,他/她最好能完全包容我、理解我、懂我,甚至不需要我开口便知道我的需求。我们没有想要去看见真实的对方。
遇到挫折失败,或者事情进展不顺利的时候,我们常常期望有人能够站出来为此负责,或者,直接把责任挂在某人的头上。我们没有想要去努力的解决这件事情或推进事情的进展。
....
武志红先生说,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
而巨婴,常常被淹没于情绪之中。
人的成长不容易,从婴儿到少年,到成年,我们要经历很多成长的伤痛,好不容易说长大了,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的心理水平,还处于婴儿阶段。
正是因为,一路走来经历的那些伤痛、那些情绪、那些能量,没有被看见,没有人拥抱,没能够释放,也没曾被照亮。
巨婴是孤独的。
正如藏于内心的婴儿一样,他一直在那儿,他一直在呼喊,但他一直没有被看见,他甚至一度被认为是不好的、黑暗的能量,被压抑着。
但他其实只是婴儿时期,没有被满足的最原始的简单愿望。
“抱抱我,看着我。”
一如我们对待正在满地哭闹的孩子一般,只要蹲下来,看着他,陪着他,允许他释放他的攻击性,并给他一个抱持性的环境,再温柔地告诉他,无论怎么样,爸爸妈妈都爱你。
孩子遇到挫折、没有被满足,难过的是情绪,害怕的,是情绪不被父母的看见和接纳。
恋人之间的因为小事而起的争吵,多半也是如此。
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如是说。
尝试去接纳自己身上巨婴的这部分,就能理解自己身上的种种矛盾之处。
尝试去理解对方身上巨婴的的部分,就能看见对方真实的存在,而不是自己头脑所建构起来的样子。
去拥抱你心里的婴儿,一如拥抱你自己的孩子一般,安慰他,理解他,接纳他,他是我们生命活力的存在。
原创文字/不懂点心理
作者:吴在天,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行业从业7年,始终在自我成长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