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看完了纪录片《玄奘之路》,就对玄奘这个人物非常感兴趣。也很喜欢在这部纪录片中饰演玄奘的演员,其实他真正的身份是一位导演。也爱上了金铁木导演的各种纪录片了。
这学期去图书馆闲逛的时候,碰巧看到了《大唐西域记》,于是就借来看看。本以为几天就可以看完,可是由于学业,还有同时还开了《平凡的世界》,所以一时没有抽出时间来看,以至于将近用了三个月才看完。这么说呢,文言文真的很难啃,真的很需要耐心,我是一个没有长性的人,书的后二分之一几乎就是只看翻译不看原文了。
玄奘大师真的不愧为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曾经阅读过大师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被大师的文采和翻译功力所深深折服。大师的足迹几乎踏遍整个印度,这本书也几乎记述了整个印度所有国家的风土人情,还有许多传说。整本书中最吸引我的就是这些传说。其中大部分都是佛祖的故事,尤以佛祖渡人、渡兽、渡外道数量为最。也描写了许多先圣先贤的旧事。例如建国的传说,先贤辩经得胜的旧事等等。
我个人认为《大唐西域记》难于阅读的一部分原因,应该有大师运用了过多的音译而非意译。我个人认为意译会使得文章的可读性更强。当然这也和大师所处的时代有关,有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其次书中有过多的佛教专业用语,倘若没有注释和对佛教的了解还有爱好,这本书是无论如何也看不下去的。然而也不能过分的要求玄奘大师,毕竟他是一位僧人,难免会运用佛教用语,而且他更是一位学者。就如同当代的许多学者所写的论文,过多的专业用语使得我们一样看不懂。
玄奘大师在书中的后记中说自己写这本书的原因是为了宣沐皇恩,但是我更偏向于认为写这本书是有战略性的目的的。为了让统治者能够支持自己的译经事业。同时他的《大唐西域记》给统治者西征提供了更有力的素材。使得大唐王朝对西域的了解更到位,在对突厥的战争中能够更加知己知彼。当然,这仅是我一人之言。至于玄奘大师怎么想的,为什么会写这本书,这只有玄奘大师一人知晓了。
书中的地点,人名,地名,旧事大多都有据可查,这也足以见得玄奘大师的严谨。大师几乎构建了唐代以前整个印度的历史,随着《大唐西域记》的记述,仿佛真的回到了那片佛的故土,看到了那片人才济济的土地。作为后人,对大师的钦佩之情真的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