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043

正确的沟通方式也就是移情聆听,至少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复述语句,这至少能使人专心聆听。

子:“上学真是无聊透了!”

父:“你已受不了了,觉得上学太无聊。”

第二阶段加入解释,纯用自己的词句表达,但仍用左脑的逻辑思考去理解。

父:“你不想上学了。”

第三阶段渗入个人的感觉,右脑发挥作用。此时听者所注意的已不止于言语,也开始体会对方的心情。

父:“你觉得很有挫折感。”

第四阶段是既加以解释,又带有感情,左右脑并用。

父:“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折感。”

运用第四阶段的方式沟通,不仅能了解对方,更能帮助对方认清自己,勇于表白。再以前面的例子说明。

子:“上学真是无聊透了!” 注:我想引起注意,与人谈谈心事。

父:“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折感。” 注:对,这正是我的感觉。

子:“没错,学校的东西根本不实用。”

父:“你觉得读书对你没什么用。” 注:想想看,我是那么说的吗?

子:“对,学校的不一定对我有用。你看乔伊,他现在修车技术一流,这才实用。”

父:“你觉得他的选择正确。” 注:嗯……

子:“嗯,从某个角度看确实如此。现在他收入不错,可是几年后,或许会后悔。”

父:“你认为将来他会觉得当年做错了决定。”

子:“一定会的,现在的社会里,教育程度不高会吃亏的。”

父:“教育很重要。”

子:“对,如果高中都没毕业,一定找不到工作,也上不了大学。有件事——我真的很担心,你不会告诉妈吧?”

父:“你不想让你妈知道?”

子:“不是啦!跟她说也无妨,反正她迟早会知道的。今天学校举行阅读能力测验,结果我只有小学程度,可是我已经高二了!”

儿子终于吐露真言,原来他担心阅读程度不如人。此时才是父亲发挥影响力,提供意见的时刻。不过在开导过程中,依然要注意孩子言谈间所传达的信息。若是合理的反应不妨顺其自然,但情绪性反应出现时,必须仔细聆听。

父:“我有个构想,也许你可以上补习班加强阅读能力。”

子:“我已经打听过了,可是每星期要耗掉好几个晚上!”

父亲意识到这是情绪性反应,又恢复移情聆听。

父:“补习的代价太高了。”

子:“而且我答应同学,晚上另有节目。”

父:“你不想食言。”

子:“不过补习如果真的有效,我可以想办法跟同学改时间。”

父:“你其实很想多下点功夫,又担心补习没用。”

子:“你觉得会有效吗?”

孩子又恢复了理性,父亲则再次扮演导师的角色。

http://www.chaishubang.com/memoirs/memoirsinfo/2530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