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2 DAY11
清晨起来,打扫卫生,清洁马桶,拖卫生间的地板,拖客厅的地板。我看到自己在衡量,觉得打扫卫生这件事是很浪费时间的,因为不会产生钱,也不会让我有学习到,成长到。
但是换个角度,打扫的过程就是一个清理自我的过程。外在的环境需要清理,内在的自我的内心也需要清理。
我们的屋子每天都需要打扫,否则就会上灰。我们每天在外面接触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信息,和他人进行交互。我们又如何去判断哪些属于垃圾信息,哪些属于有毒信息,哪些属于有益于自己的信息呢?
哪些是他人的想法,哪些是自己的渴望?
打扫的时候,看到儿子的房间的书桌上,一团乱,内心烦躁,觉得他不爱干净,不爱整洁。走出来一看,老公的书桌上也是如此。
这就让我想起我的父亲小时候教导我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而现实的状况是,我的老父亲在家也是一屋不扫之人。用一句话说:油瓶倒了都懒得扶一下的人。行动比语言更有力量,养育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才开始意识到,用语言去要求孩子,孩子未必会做到,但是用行为去影响孩子,孩子就一定可以做到。当然,这过程中,如果因为自己做到了,就用语言去攻击孩子,那必然会产生反效果。
反观在近几年中,不断地遇到非常优秀的老师们和朋友们,他们用行为教会了我,我想要跟你分享什么事情,一定会自己先去验证,做一遍,然后再来告诉你,这个事情是这样的。
我记得我向翊珊老师请教问题,她都会告诉我,我研究下跟你说。然后下一次,跟我约好时间,然后再来和我讨论。
这种生活的态度,让我学习到不少。以后再想随意给别人分享或者建议,都会问自己:我自己已经体验过了么?如果没有,我凭什么给别人分享呢?难道只是因为我脸大么?
然后,我就会看到自己分享的热情,立马降温。我会发现,通过这个模式,我会在给他人建议的时候非常小心。
每一个人都有向好的天性,在夸奖中,可以越做越好。我曾经在一位朋友身上,体验到,我想为她做点事,想为了她越做越好。她可以激发到我身上正向的部分。
人也都有模仿性,从众心理,当你看到你的同事业绩很好,你是不是马上有了危机感,立马加倍行动。
如果你看到你的同事刷剧,上网,你是不是也会心安理得的去刷剧上网。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我躺着看手机,就不能要求我的孩子去看书写字。他会觉得不公平,凭什么我不能玩手机而要去看书写字。
我记得有一个教别人做事的方法,忘记在哪里学的了。记得大概的流程是这样。
1、 你先做一遍
2、 带着他做一遍
3、 让他自己做一遍
4、 你检查
我看到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基本上都希望他们独立自主完成,所以我是属于宽松的妈妈。我会发现,在孩子完成度上,就有所欠缺。
之后可以,按照这个做事的方法,带孩子去这样做。和他一起做,也就是我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他们是很愿意和我一起探索的,我可以做得更好。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