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众号关注育儿幼教方面内容的多,上星期大多数关注的公众号都在谈论一个发生在幼儿园里的新闻事件,大家不断从各种角度解读事件影响到的人群:家长的愤怒情绪,孩子的心理创伤,幼儿园老师的任命机制,幼儿园的管理疏漏等等等等。我每条都仔细查看,从最初的心痛却不知道能做些什么,到慢慢地越来越觉得心里有一些话想说,那就是——作为幼儿早期教育从业者,选择做幼儿园老师这份职业,意味着我们选择了什么?
幼儿园工作的挑战
图片说明:三年前刚刚开始当幼儿园老师的我。
三年前的我正在考虑职业转型,最后三年后的自己,成了一名幼儿园老师。与很多考虑当老师的人的思路不同,我完全没有把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的老师职业作为选项,我的选择决策点只有一个——是否能够触碰生命。所以在我那时的职业规划中,是做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教练,还是幼儿园老师,是我要做的选择。
凡是需要触碰生命的工作,需要做这个工作的人,首先能够触碰自己生命最本质的东西,有能力与自己建立健康的联结。为了具有这样的能力,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身体、心灵、精神、以及各个感官经常保持关注,而不仅仅是我们的头脑,尽管头脑是我们从小到大一直被训练使用的器官。
绝大多数的工作,不需涉及生活中正在面临的问题,不需涉及个人情感,不需涉及除了工作能力方面之外其他的性格品质因素,一个人可以在事业上获得极大的成功,但往往完全不需要挑战他/她生命中的欠缺。而触碰生命的工作,最大的挑战,就是如果不能以你自己不断上升的生命引领另外一个生命,这份工作的意义就没有办法得到体现。
做一个好的幼儿园老师,做一个帮助孩子打下成长成为他/她自己的基础的幼儿园老师,对个人人格完善程度的要求,几乎与对做母亲的要求近似。我们需要给予大量的爱与关注让孩子获得在家之外的安全感、稳定的情绪控制能力以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引导(特别是孩子有不当行为时),良好的品德和举止让孩子可以模仿,对儿童发展各项知识的熟识于心以便在教育时机(educational moment)出现时随时把握促进孩子的各个领域的发展……
等等,幼儿园老师都可以做到如上么?当然不是,这是一个你可以无限上升的职业,也可以“无底线”的职业,当底线被一再降低,挑战就出现了。当老师与孩子之间没有了联结没有了温情和爱意,这份工作可以是最折磨人的工作之一。做父母的都有管教不听话孩子的经历吧,仔细体会一下“那个场景”,再乘以五倍十倍甚至更多,就可以知道幼儿园老师时常需要面对的压力了。
听起来有点吓人,一份工作,如果做得不好不光有领导的压力,客户(这里是指父母)的压力,每天八小时的工作时间中还时不时要面对各种让人崩溃的高压场景。这样的工作,为什么要选呢?说真的,我觉得如果那些新闻中所谓的“幼儿园老师”在选择他们的工作之前好好了解一下自己选择的工作的性质,可能(真希望她们)就不会选了。做点什么其他工作不比这个轻松工资也高。
回到之前的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一份工作?
当幼儿园老师,挑战多多,回报多多
在我决定选择尝试幼儿园老师的职业之前,反对的声音也有,怀疑的声音也有。我还记得那时我母亲虽然很想支持我的选择,但还是充满疑惑的问我“会很累哎,我们单位的都是没办法才去做幼儿园老师”。
这个的确是很多人传统印象中对幼儿园老师的概念,有的人甚至连“老师”二字也不用。如果仅仅把幼儿园老师定位在儿童看管人的层面,那没错,幼儿园老师与保姆无异,看着他们长大就可以了。然而在这个对幼儿早期教育越来越重视的时代,关于0到6岁的经历是如何影响人的一生的概念越来越普及的时代,幼儿园老师与孩子相处的三年时光,其意义早已不同以往。
我在刚刚开始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时候,与园里有十五年教育经验的美国回来的带头老师Ms.F的一次谈话中,聊到她做幼儿园老师的感受和体会。Ms.F在美国拿到了跨文化教育的硕士学位,几乎经历了所有的教育年级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她说她最终决定选择当幼儿园老师。我当然是好奇得像一只猫,问她原因,她说是因为影响力,你能做到改变。
这大概是工作能给人带来满足感的最重要的来源之一——个人价值得到体现。做老师的这两年半以来,我亲眼见证孩子们的一点一滴的发展,特别是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的能力,例如社交能力、情感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自信心、独立性和主动性等等。有些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欠缺,送到幼儿园来之后孩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长也经常向我们表达着他们的感激。
做为一个幼儿园老师,可能会在一个人的人生最重要的前几年留下影响他们整个人生的烙印。这份工作天生带着沉甸甸的成就感和使命感,让了解它的人无法忽略它的重要性。
另外一个回报,就是亲密关系的回报。哈佛大学有一个著名的幸福实验,追踪近三百名男性七十六年的人生跨度,在他们人生的最后阶段,问他们问题,什么是他们一生觉得最重要的东西,得到最多的答案就是——关系。良好的关系是带来幸福感的最重要来源,我们的大脑从出生开始就拥有与他人建立联结的回路,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也是基本需求。
在一个老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联结良好的教室,每个人每天都在被关系滋养着。孩子与成人之间的关系是最真实的,没有任何迎合假装成分,不喜欢你就一点都不靠近,喜欢你就又亲又抱还画画做礼物送给你。我经常说,早上就算状态再怎么不好,踏进学校的门,一切就开始发生变化。行为心理学说,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意思是你就算当下不具有某种状态,先行动起来,就能促使自己到达那个状态。当老师的看到孩子们第一反应就是先笑先拥抱,抱着笑着正能量就爆棚了。
综上,当幼儿园老师,可以让个人价值需求和亲密关系需求得到满足,听起来真像是Dream Job了~慢着,要想得到这些体会,作为一个胜任的幼儿园老师需要具备以下素质:
1. 具备爱的能力
什么叫具备爱的能力?不是每个人都有爱的能力么?当然不是,很多人只具备爱自己的能力,更确切的说,不是爱自己,仅仅是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已。
举个例子来说,我看到过一些幼儿园老师,说自己好爱孩子,看到孩子就要抱,但她们也可以在孩子正在专心玩耍的时候为了抱抱而将打断他们的游戏,或者在幼龄儿童依恋需求已经满足了之后仍然把孩子抱在身上不放手,或者总是特别喜欢班里的一个孩子总是不断与这个孩子互动导致孩子在对同龄人的关注降低。所以说爱孩子应该表现在,是不是有意识去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不是自己的需求。
2. 具备联结的能力
联结的能力就更是挑战了,能不能让孩子迅速依恋和信任上你,“服你的管”,就靠这个能力了,一旦孩子与老师产生了深层次的联结,班级会成为一个让孩子有归属感的集体,引导管教也才有了基础。而我们很多成人会无意识地回避亲密联结,对孩子的联结需求无回应,更不要说总是主动发出联结邀请。具体如何与孩子联结,请查看之前的文章《高质量的陪伴,我们到底做到了没有?》。
3. 具备班级建设和管理的能力
一个能让孩子自由发展的集体气氛需要满足孩子的三个需求:安全感,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以及解决问题和学习的能力。好的班级气氛需要幼儿园老师建设,同时孩子们的行为问题也是每个育儿工作者面对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如何让每个孩子体会到安全感和归属感,与成人和同龄人都能发展良好的关系,设定合适的班级规则约束行为,引导发展解决问题和冲突的能力等等,是每个胜任的幼儿园老师需要熟练掌握的技能。
4. 具备情绪控制的能力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冷静的态度在任何时候都不会错。要说明的一点是,一旦掌握了足够的班级管理能力以及对孩子各种行为的理解,再加上好的联结,情绪管理就不怎么用得上了。至少我现在每天面对十几个孩子一整天,情绪基本不波动,也不需要自己独自找个地方深呼吸抹眼泪了:D
5. 与孩子玩乐的能力
这个能力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哦!随时随地能放下成人的架子,参与到孩子的游戏里,跟孩子玩耍起来全然当下,尽情享受,对很多已经忘了如何游戏的成人来说,绝对是个挑战。我原本也是个严肃的成人^^与孩子玩乐的能力着实也培养了不少时候。
其他的各种艺术能力、认知方面教学能力、表演能力等等就都是锦上添花了,但要做到享受做幼儿园老师的工作,以上几点缺一不可。
回到开头的新闻事件,事件中的“老师”显然是一点也不享受自己的工作,也完全不具备任何共情能力,才能如此“突破底线”。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追究机制的责任,管理者的责任,但作为我们每个幼儿园老师的责任,特别是有理想立志要成为优秀的幼儿园老师的幼儿早期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从内心深处理解,选择幼儿园老师的职业,意味着选择了什么。这绝对不仅仅是一份工作那么简单,如果不投入自己的身心,通过与我们自己的生命联结从而与孩子们联结,我们将对不起这些托付给我们的柔软的小心灵们。
并且,请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扩充自己的各项技能,不断提升自己,坚持希望做与孩子有关的工作的那一份初心,不忘投入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那一份使命感,这将是一份能为我们的生命也为我们照顾的幼小生命带来丰厚回报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