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数百年历史中能打仗的文臣有很多,像抗倭英雄谭纶,像民族英雄卢象升等等等等,他们不仅能打仗还能经常打胜仗,但是打仗能打出爵位来的文臣可真是少之又少了,在明朝历史中除了开国功勋李善长等人以外被封了爵位的文臣仅有一十一位,但是依靠战功封爵的仅有三人,他们是以平叛封靖远伯的兵部尚书王骥,以破虏封威宁伯的都察院左都御史王越和以擒叛王封新建伯的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而今天要介绍的便是澹台晓磊的老乡靖远伯王骥了。
王骥,字尚德,保定府束鹿县吕村里人(河北省辛集市位伯乡)人,明朝英宗、代宗时期名将。少时家贫,勤于耕耘,衣食捎给。事母至孝,母病,侍奉汤药,衣不解带。
王骥十三岁时入县学为诸生,于明成祖永乐四年中进士,授职兵科给事中。不久后出使山西,上奏免除盐池拖欠的赋税二十余万石。当时应天府缺府丞,事务紧急而且繁杂,王骥受命署理,立即就完成了所有的事务;又署理行在都察院事务,他在任上持正不挠,后升为山西按察司副使。明仁宗洪熙元年,王骥获召入京任顺天府尹,他治理有方,得到仁宗赐诏嘉奖。明宣宗宣德元年,王骥升任行在兵部右侍郎,接替顾佐代管都察院事务,后代任兵部尚书。宣德九年,王骥被正式任命为兵部尚书。
正统元年,阿台、朵儿只伯多次侵犯甘州和凉州,边将屡次失利,明英宗派遣兵部侍郎柴车等屡次整顿边防,仍无起色。正统二年五月,英宗命王骥前往,允许他相机行事。王骥疾驱到军中,大会诸将,首先下令将贻误军机的都指挥安敬绑到辕门外斩首,并宣读敕书,责备都督蒋贵。诸将都害怕自己承担责任,为整顿士气,王骥大阅将士,并分兵划定守区,让他们各自防御,于是边境安然。他检阅甘、凉的部队,淘汰了三分之一的老弱病残,并制定轮番法,使士兵得到休息,同时也省下了很多粮食供应。不久,阿台再次南下入侵,明英宗任命任礼为平羌将军,蒋贵、赵安为副,王骥督军。
正统三年春,王骥与诸将一同出塞,以蒋贵为前锋,而他自己与任礼率大军随后前进,王骥与蒋贵相约:“不胜不见。”蒋贵在石城进攻敌军,敌军逃至兀鲁乃,蒋贵率轻骑二千五百人从镇夷出发,抄近道兼程前进,三昼夜后追上了敌人,擒获敌军左丞脱欢,斩首三百余级,缴获金印和银印各一枚,骆驼马匹和兵甲以千计。王骥与任礼从梧桐林到达亦集乃,擒获敌军枢密、同知、佥院等官员十五人、万户二人,降服了他们的部落。而赵安等人从昌宁出发,到刁力沟,也擒获了敌军右丞、达鲁花赤等三十人。他们分道夹击,转战千余里,迫使朵儿只伯远逃。论功,王骥兼任大理寺卿,支给二职俸禄,不久他被召回,管理兵部事务。
正统四年,麓川宣慰使思任发反叛,多次击败官军。正统六年至正统十三年间,明英宗命王骥总督军务,三次征讨麓川,史料称“骥为功之首”。王骥征讨麓川,被指责为“老师费财,以一隅骚动天下”。但王骥进行的战役确实基本平定了麓川的叛乱,并将之控制在中央手下,巩固了统治。
正统九年,王骥与都御史陈镒巡视延绥、宁夏、甘肃等地,时宁夏边军三年一换,并增选军属以防备,致使军士疲惫、军用困乏。王骥奏请每年调换一次,让应来更代的十月份到达,而被替代的留到次年正月再回去,以此提高效率。
正统十四年四月,湖广、贵州各地苗人到处起事,包围平越等各个城堡,贵州东部道路不通。王骥平定麓川叛乱领军回师到达武昌后,朝廷又命他回师讨伐苗人。八月,“土木之变”发生,英宗被俘,十一月,朝廷命王骥佩平蛮将军印,充任总兵官,负责镇压事宜,由侍郎侯琎总督军务。后来苗人势力更盛,部众达十余万,平越被围半年,巡按御史黄镐死守,粮尽便挖草根来吃,王骥则屯兵在辰州和沅州。景泰元年,侯璡从云南督军前进,急战,大破叛军,解除各城之围,而王骥也俘获了刬平王虫富等人献给朝廷。
王骥回师之后,代宗命其总督南京机务,因南京的部队素来偷懒,王骥便将自己治军的办法教授给他们,整顿南京军队。
十月,代宗命王骥守备南宫,以监视居住于此的太上皇朱祁镇。
景泰三年四月,代宗赐给敕书,封王骥为靖远伯,解除王骥的职务,定期朝见。
景泰八年,石亨、徐有贞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迎立太上皇朱祁镇复位。王骥参与策划,不但自己亲自披甲上马,还将儿孙都带在了身边。事后,英宗任命王骥之子王祥为指挥佥事,而命王骥仍任兵部尚书,管理兵部事务,加称号为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其余如旧。几个月之后,王骥请老告退。
天顺四年五月十一日,王骥在家中病逝,终年八十三岁。英宗闻讯后,为其辍朝一日,按旧例赐葬祭,追封靖远侯,谥号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