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到感兴趣的文章,直接收藏,看到一段有意思的话,复制粘贴,存到微信或者笔记里,但是再没有然后了;忽然灵感大发想要记录下来或者说给谁听,一转身忘记了;再或者想要记录保存的信息很多,要么不知如何分类,要么一想到分类就头大,干脆就不做了。以上的问题,我都遇到过,再比如,想与朋友分享书里看到的有趣内容,却想不起关键点,买过好多笔记本,但写了几页就扔到一边了。为什么会是这个结果?
一方面,信息量过于庞大,自己感兴趣的想要记住的,总需要以一种载体来承担,而当载体过多的时候,无形中会增加心理压力,什么场合用哪个,分到哪里、分错了以后找不到,而实际上也是经常找不到。同时,分类整理虽然有意义但操作性很差,普通人很难一以贯之,更多的是存储之后再没看过了,毕竟,人的潜意识中都是存在惰性的。
如果你有收集整理信息的习惯或者想法,这本书可以给你想要的答案。方法其实很简单,简单到粗暴,“一元笔记法”,平日里只需要将信息保存在一册可以反复翻阅的笔记本中。随身携带,无论遇到什么想记录的,灵感、摘抄、会议记录、旅行日记等等等,无需分类,都以时间为顺序记录下来。没错,这里不是鸡汤文,就是这么简单。
系统的说,一元笔记法,主要有以下三个优点:① 简洁而简单,不会造成混乱;② 可以无压力地持续使用;③ 自由度高。关于前两点,字面意思即可理解,关于第三点,还想补充说明一下,人的潜意识很神奇,例如《微习惯》通过一些微小的改变打破惰性,例如每天运动1分钟,实际上突破这最困难的1分钟,就是开始行动;再比如《快书写慢思考》,也是类似,不要字斟句酌,想到什么写什么,如果让你的大脑反应过来这些文字是要字斟句酌,就很难再写下来了。一元笔记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给大脑的一个假动作,不会因为没有特别的事情就无从可写,因为什么都可以写,甚至粘贴,而且无需分类,结果是我们会对越来越多的事情产生兴趣,换取了更多的自由。
全书分为6个章节,在这里进行简要说明:
第1章 一册笔记本建构的知识生产体系
知识点1,以时间为序,把自己感兴趣的想到的记录下来,因为在你眼中,笔记本中的一切都有价值,所以你能充满自信地将其作为素材库。
知识点2,只需要1本,大家或许会担心,这样杂乱无章地将信息纳入进来真的没问题吗?是的,没问题。不如说就是因为杂乱无章,所以无论是何种体裁的读书笔记,无论是什么内容的工作或者关于任何事物的想法,都不会让你犹豫不决,不知该写在哪里好,而是能够立刻纳入一册笔记本中。
知识点3,毫无压力,才可轻松创意。思考与书写相辅相成,不是有思才写,而是为写而思,在一步步深入思考后,我们肯定会得到一些想法。只要尝试着写些什么,下笔后不久,我们烦恼的事和不知该从哪里入手的迷惑都会变得清晰起来,本来毫无进展的工作,也能隐约看到雏形了。
知识点4,自己亲手整理的信息才能活用。如果在自己喜欢的笔记本中写入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笔记本就有了工具以外的意义。它会像你喜欢并读了多次的书一样,在你心目中的存在感越来越高。或许是因为有过手动记录的过程,纳入笔记本中的信息是难以忘记的。即便表面上忘记了,也会在头脑的一隅留下影响。
第2章 一元化笔记法的三条规则
规则1一元化,这是最重要的规则,也就是把你想记录的一切信息都纳入这册笔记本中。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缺乏条理,确实,这就像个把所有玩具装在一起的玩具箱,但因为无需整理,不会出错,在寻找你想要的玩具时,你能肯定它就在箱子里,这会无形中为我们提供“尽管乱七八糟,但都在这里了”的安全感。而我工作电脑里的文件,我大概有十几个个根目录,根目录下一层平均10个,再下N层若干,所以,找文件基本考搜索,因为很多记不清分在哪里了。回过头来说,一元化是一种绝不会有漏洞的方法,原因是,它从一开始就浑身漏洞。
规则2时序化,就是从头开始按顺序使用笔记本,这部分很容易理解,建议时间记录为年份后两位+月份两位+日期两位,合计6位数字,这样就足够了。另外,在笔记本上记录时,事先画上分隔线,想再写点什么的时候接着后面写,再添加分隔线。这样就不会为在哪写伤脑筋了。册数增加时,则需要编号,例如[188] 130513~130610。
规则3索引化,简单的说就是为内容增加关键信息,便于后续翻阅。
第3章 高效率记录信息的书写和粘贴法,主要介绍常用方法,例如:1.将常记的内容符号化,R—阅读,M—电影,P—计划,用于提高记录效率。2.私人记录也可依序写下,我们的实际生活并非全是由工作与阅读构成的,日常生活中有工作,有杂谈,有读书,有烦心事,它们都呈马赛克状散落着。按照时间顺序将信息混在一起更能使你将过去的意识和想法记录在现实中,只要回过头重读笔记,就可以在脑海里对这些信息进行梳理。
3. 用“葱鲔火锅式”笔记采访自己。具体做法如下:①将他人的发言、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等“来源于外部的信息”标上“”后再逐条书写;②对这些信息产生的感想、自己想说的话,用“”标记后再写;③不断重复①和②项内容。此外,还有附上标题、粘贴,剪报,用照片、腰封补全信息等等。
第4章 孕育创意的生活日志,这章重点讲述生活日志的的技巧,因为一旦开始生活记录,你就会意识到,尽管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获得很多灵感,但那些到现在都没有被记下来的都烟消云散了。优点有三,①消除选择带来的压力,②顺便启动思考,③促进深入写作,你不是因为感觉很强烈才写的,实际上是因为在写才有了强烈的感觉。生活日如果没有生活日志,你也许只会记得不尽如人意的结果,甚至会记忆模糊;但如果用生活日志的话,你可以亲眼看到自己曾经的努力和辛苦,即便没有任何结果,曾经的努力也会成为自己内心的支柱。
全书后两章,主要讲述一些技巧,索引方面的知识,在这里不一一赘述了,我想,如果能读到这里,你会去看这本书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可能看过很多书,但很多都是看完就看完了,虽说读书不应带有功利性,但一定是要有目的性的。每读完一本书,总要留下些什么,感悟也好,知识也好,至少,时间没有浪费。工具书更是如下,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最重要的是应用。而我,在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也翻出了一个笔记本,开始了自己的一元笔记法,期待可以坚持下午,至少,两天时间已经写了4页纸了。还有一点,早晨定下的小目标,凌晨2点总算完成了,加油,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