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结论轻过程还是重结论更注重过程

2024年我萌发了考教资的念头,书和试卷在萌发这个念头的第二天就买了,但是满腔热血没考虑实际情况,只得草草收尾。因为此时的我还是连队的备用文书,虽然任务不重但免不了经常熬夜。所以那一年的时间,珍藏的卷子只见了一次太阳。

文书的岗位上能者上庸者下,所以今年我下岗了。没在文书的岗位上,自己的时间确实多了许多,倒垃圾、上厕所,小块时间一点也不耽搁,以至于战友后来一看见我手里拿着印着题的小册子便知道厕所必定有我的“一席之地”。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觉得我考教资是要退伍或者找后路,但实际并不是这样,我只是想找个事做。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人做,所得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时间也是这样,相同的时间,能结出不同的花。

考教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其过程就像是种花埋种子,不要太着急去看有没有生根,有没有发芽,过程对结果就会是对的。所以我认为考教资的过程要比拿证更有意义。埋下了努力的种子,结出了知识的果实。这个过程我知道了对学生、他人的激励可以用到榜样激励法,代币奖励法;对班级,团队的管理模式有平行管理模式,常规管理模式,民主管理模式。新学期班级的建设和一支队伍的建设都有相似之处,从刚开始的组织建设、逐渐到确立核心、并能够按照课表正常运转,最终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的高级阶段。(收尾有点草率,运用到部队日常当中的事迹)

刚才是团队现在是个人,老师在管理班级时也会经历这三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注重与领导、同事、学生搞好关系)、关注课程阶段(关注课程的开发,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使学生们成绩提高,关注课程,关注自身)、关注学生阶段(意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漂亮的星星,都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并且能够做到因材施教)。(理论加实践,有点啰嗦,简单概括一些,结合实际,揉起来)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讲学生发展的几个阶段,分别是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几个学生发展阶段在我考试前理解的还都不是非常透彻,直到我考完试回单位后才理解的更加透彻。是因为我在夏天的时候埋下了郁金香的种子,逐渐冒了新芽,长了2厘米后,莫名的开始便枯萎,好多人都说,咦,邵子,你种的蒜怎么开始坏了。一时语塞,赶紧抖音、豆包挨个问,都找不到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最后一个网友告诉我,保存好种球,等到它自己的季节。终于在我9月15日休假回来后,它迎来了自己的“春天”,看到它新发的芽一下子从种球内部钻出来,钻透原先枯萎的茎,直到找到属于它自己的一片天地。此时我好像意识到,这花和人是一样的,每个人的阶段和顺序是不一样的,有人两小时煲粥,有人十分钟点外卖,有的花春天绽放,有的花冬天正艳。郁金香夏天“郁郁寡欢、神情哀思”秋天“生机勃勃、活蹦乱跳”。每个人,每朵花的节奏都不一样。所以盲目的攀比,认识不到自身的价值会把自己累死,舍掉浮华,注重内在,尊重自己,尊重过程。相信终有一日会如那大鹏一般同风而起,扶摇直上万里云霄。(结合自身,把花变成自身的成长)

人生的路很长,胜利没有标准答案。只有经历的一件件事会在人生的画像上留下或浓或淡的一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