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诗词大会,最好看的其实是嘉宾的点评。
今早看了某一期,正好说到杨万里的一首诗: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荫。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康震教授在评价这首诗的时候,特意介绍了一下杨万里。
杨万里是一个积极入世的诗人,不仅仅是做到很大的官位(尚书省郎中,相当于现在的国办?还有吏部员外啥的),在政治上的主张主要是抗金、宽民、勤政,动不动就有洋洋洒洒几十篇的《千虑策》《荐士录》等等。他的诗歌成就尤其高,据说他写过20000多首诗歌,流传下来的也有4000多首。
他的诗,浅显易懂又意味深长,善于抓住瞬间的烟火趣味,读来朗朗上口,很容易在民间流传。
所以,后人也因他的诗集《诚斋集》为名,称这种诗词手法为诚斋体。
比如这首诗,前两句是浅淡的田园景象:
稀稀落落的篱笆,一条小径向远处延伸,
早春的花瓣落得差不多了,可是树叶还没有浓密成树荫;
从第三句开始,画面变得趣味十足:
油菜花开了,黄角小儿在追着黄色的蝴蝶嬉戏,
结果蝴蝶飞到油菜花中,找不到了。
一动一静,一稀一密,一远一近,简简单单的28个字,就是一部专业的赏心悦目的视频展现。可是,视频展现不出来的,还有这首诗留给我们的意味深长。
为什么黄蝶会飞入菜花,为什么飞入菜花就找不到了呢?
杨万里的诗歌在中学课本中还有两首收录,也都是属于“地球人都知道”的传诵程度。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的传诵度更高,很多和年轻有关的话题都会让我们想起来这两句诗。还有人说,这句诗是告诉年轻人要抓住机会。无论怎样理解,我们都应该感谢杨万里给我们汉文字的大宝库中增添的这些璀璨明珠。
另外一首是: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能感受到那股扑面而来的热浪吗?六月中的西湖,无穷的绿色荷叶覆盖了整个湖面,阳光下的荷花,红得耀眼,红得灿烂,红得特别。同样的荷花,小池中的荷花刚露尖尖角,亭亭玉立,而这首诗中的荷花,气势磅礴,色彩瑰丽,铺天盖地。
再说几句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在我的眼里,能背上几十首几百首古诗词的选手不算特别,毕竟我们都从小在这样一个诗歌的国度里长大,我自己也在13岁左右的时候背诵过整本《千家诗》。这个节目最有营养的是嘉宾点评,让我们不仅仅背诵诗词,还能对每首诗词背后的故事和文化背景有更多的了解。
另外,其它题目中的中国元素也让人耳目一新,比如通过古画猜诗词等等。
我在想,如果我们的中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也能有中国诗词大会这么多丰富多彩的形式,那么会有更多的人从孩童时期就有一颗诗心了吧?从更大的角度讲,罹患从木心的那句“美盲是绝症,知识也挽救不了”所定义的美盲绝症的人数,也会越来越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