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田鼠夹子打住人后,西村的瓜地就成了我们村子一帮孩子的第一目标了,晚上经常结伴去偷瓜,看瓜人苦不堪言,田鼠夹子是不敢再下了,不然再有孩子被打住,就无法解释了。
记得有一天正在大伯家里玩耍,突然间屋里黑了下来,出门一看,空中的云彩已经变得乌黑,层层叠叠,越来越低,仿佛一张巨大的黑幕,将整个天空罩了起来,随着狂风暴起,瓢泼大雨,犹如瀑布一般突然从而降。比我大3岁的堂兄眼见的兴奋起来,随手拿起两个篮子,一个自己挎起来,一个塞给了我,“走,偷瓜去”,我一愣神,马上明白过来,随即接过篮子,挎在胳膊上,兄弟二人一头扎进暴雨中。豆大的雨滴打在脸上,生疼生疼的,视线模糊一片。
那个年代的孩子,夏天基本上都是大裤衩、背心、光脚丫子,光脚丫子跑在农村的泥水地上,在暴风雨的影响下,不时摔个跟头,但这对我们奔跑的速度影响不大,爬起来继续猛冲。
雨天偷瓜我们都有经验了,尤其是这种暴雨天气,视线受到极大影响,看瓜人绝对会窝在瓜棚里面避雨的。和以往一样,我们稍微绕了点路,从瓜地的南边(靠近河岸,距离瓜棚有200米)慢慢爬进瓜地,也许是受到了暴雨的影响,也许是经验不够丰富,我们两个从没有单独做过案,都是跟其他人一起。那次我们爬进的那一片种的都是“茛瓜”,“茛瓜”可以生吃,但口感不是太好,大都用来腌咸菜。
夏天的雨说下就下,说停就停,眼看着雨在慢慢变小,我们知道时间有限,只能到什么瓜地偷什么瓜了,趴在瓜地里,一边向前推着地上的篮子,一边将视线内的较大的“茛瓜”扭下来放篮子里,一会的功夫,篮子快满了,而雨也快停了,如果看瓜人站一起来巡视的话,他应该可以看到我们了,我们就开始拉着篮子快速向后退,到了瓜地的边缘,顺势滑到河岸下面,也不敢停歇,立即拎着篮子,顺着河堤,马不停蹄先向东跑了一阵,累得气喘嘘嘘,估计已经走出了看瓜人的视线范围,然后爬上河堤躲到桑树林中稍事休息。
等再起身的时候,突然发现一篮子的瓜实在是太沉了,挎起来太费劲了,也不知道刚才是怎么拎着跑的。再说了,也不想让村里人看到我们偷了一篮子的“茛瓜”,我们就拿出来一半“茛瓜”藏在桑树墩里,然后在地里拔了一些草覆盖在“茛瓜”之上,挎着一篮子“青草”各自回家了。到家之后,腾空篮子,立即返回藏瓜的桑树林,等我们先后到达后,发现藏的瓜不见了,从我们离开到返回,最多有十几分钟的时间,瓜自己飞的无影无踪,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更大的问题还不在瓜丢了,而是偷瓜的时候,应了古人的一句老话“农村老汉不识货,只捡大的摸”,我们把人家来年留种的种瓜给摘了大半,而种瓜不好吃,瓜皮厚还发酸。后来看瓜人隐约听说是我们偷了他的种瓜,还曾经诈唬过我们,我们当然是死活不承认。
最让我崩溃的是,由于我妈妈那几天刚好不在家,我就学着大人的样子,找个腌菜的坛子给腌上了,但终究是比着葫芦画瓢,技术不行,用的是生水,而且放的盐太少了,导致几天后瓜全烂了,这事对我来说,那就是经历了暴风雨的洗礼,但没有看见彩虹,落了一个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担惊受怕,白忙活一场,还搭进去一些食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