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中原文
研究还表明,自主感有助于领导力的提升。这也合乎逻辑:如果一个孩子每次在琢磨该做什么或怎么做的时候,都要找父母帮忙,那他什么时候才能学会相信自己的判断呢?他怎么可能会自信地担任领导者的角色呢?
如果你喜欢阅读的话,你会发现,每当有人给你推荐书时,最开心的事儿其实未必是对方推荐的那本书多有价值或多么新奇,而是对方所推荐的那本书,你本人恰恰正在津津有味地读着。
我觉得吧,这起码能说明两点:你喜欢的这本书真的是好书,而非你一厢情愿;你结交的朋友也真的是有足够共鸣的好朋友,而非泛泛之交……
有的矛盾存在谁对谁错的标准答案,孩子应该得到适当的约束、管理和引导。比如,一个5岁的孩子餐餐只吃肉不吃菜,一个8岁的孩子向你要钱买烟抽,或者一个12岁的孩子决定去当古惑仔。
但我想你也知道,人这么复杂的生物,在成长的过程中,怎么可能面对的都是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呢?
但我觉得不是。赛道是标准的,赛道是组委会确定的,赛道是摩肩接踵大家一起跑,谁也逃不掉的——总之呢,赛道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发令枪一响,你不用多想,在你的那条道上,拼命跑,准没错。
但对孩子来说,出生也许不以意志为转移,但生命总是有可能性的。虽然生活可能艰难,竞争也许激烈,选择的空间也被迫变得狭小,但你总是可以主动地决定一点事情的,就像小鸡破壳,从狭小的空间里啄个洞,也能变出一片天来……
2.自我感悟:
不让孩子在“能做什么”上有主动性,他们自然会在“不该做什么”上有极强的创造力。所以近几年来,孩子表达负面情绪,舒缓个人压力,在家庭以及学校矛盾中的行为表现,越来越多样化和极端化——抑郁症高发、线上校园霸凌、物质和药物滥用、虐待动物、不安全的性行为,层出不穷。
一个人过不上自己想过的生活,他就会以自己决定的形式,来毁掉自己的生活,因为这最起码能证明“我的生活还在我的掌控之中
听着真的有些悲伤,当父母的我们不懂的时候,自己把孩子逼成了我们不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