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碰到一个事情,他是部门负责人,他不懂技术,懂管理。另一个搭档是懂技术,但是不懂管理,是一个学术派。他们俩搭班子,做配合,但是合作了几个月下来,让他自己感觉非常累,都是为了工作,为啥他两之间还是会有矛盾呢? 我说是沟通问题,你年轻,他年长。他又是一个学术派,有时是会认一个死理。在沟通时放下你的架子,把他当成一个长者来沟通。而不是把他当成一个下属来沟通,是不是又不一样呢?
有一则故事:一位教授精心准备一个重要会议上的演讲,会议的规格之高、规模之大都是他平生第一次遇到的。全家都为教授的这一次露脸而激动,为此,老婆专门为他选购了一身西装。晚饭时,老婆问西装合身不,教授说上身很好,裤腿长了那么两公分,倒是能穿,影响不大。晚上教授早早就睡了。老妈却睡不着,琢磨着儿子这么隆重的演讲,西裤长了怎么能行,反正人老了也没瞌睡,就翻身下床,把西装的裤腿剪掉两公分,缝好烫平,然后安心的入睡了。早上五点半,老婆睡醒了,因为家有大事,所以起来比往常早些,想起老公西裤的事,心想时间还来得及,便拿来西裤又剪掉两公分,缝好烫平,惬意的去做早餐了。一会,女儿也早早起床了,看妈妈的早餐还没有做好,就想起爸爸西裤的事情,寻思自己也能为爸爸做点事情了,便拿来西裤,再剪短两公分,缝好烫平…这个裤子还能不能穿?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如果团队中不进行沟通的后果将是可怕的。故事中的主人公们因为沟通不到位,付出了三倍的劳动得到的却是长裤子变成了短裤子,短裤子变成了废裤子,好心办坏事。究其原因,首先教授表达的语言含糊,不明确,说:“裤子长了有影响,但影响不大”,这就为后面剪短裤子提供了可能;其次教授老婆没有对这件事表态,比如提出:裤子要不要剪短,更没有明确分工一由谁来剪断;最后老妈、老婆、女儿在行动之前没有征询家庭其他成员的意见。正所谓:沟而不通,费时误工。
通过沟通,他是直接越过搭档给下面的员工安排事情,搭档有时都是事后知道的,你说他能没有想法吗?
换位思考一下,他越过你,直接安排员工。你是如何想的。那是肯定不舒服,我说要充分放权,让他去安排,让他给你汇报,出了问题,你在来裁断。每次沟通不要说谈话,谈话那是有歧义的。每次可不可以喝个茶交流一下。老是谈话,他就会认为,你是在挑他工作的毛病,你们每次没说几句,就会争吵,让下面的员工看到也是不好的,每次有了纠纷,员工到底听谁的。员工选择也很难。你们都不能达成统一,部门工作是会停滞的。也说明你的管理水平有限,是需要提高的。
“沟通就是生产力”,在今后的工作中,你们需要不断掌握和运用有效沟通方法,在“心理没障碍,工作没阻力”的良好工作环境下,努力进取,锐意创新,共谋部门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