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父母教育,孩子是被强迫学习还是真的学习!

中国式父母总觉得学习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事儿,成绩决定一切。

因为父母疼爱孩子,是一种无可厚非的事实,所以会想让孩子透过知识去经验人生,这样来给孩子更多的爱、减少挫折,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得好。

人生并非透过知识就能经验的,它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往往这样的经验只是我们自己的一种投射罢了,因为这些通常是虚假不实的。我们有时总把知识当成一种安全感的工具,想确保自己的经验能够战胜一切,可不断借由知识来保护孩子,显示是不够的。

学习如果是被强迫的,那么学习的过程就成了一种知识的累积,孩子就无法体会知识本身的力量,父母也无法关注孩子本身的意愿和需求。

学习观念的理解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学习就是一种知识、技术的累积,还有一种往往父母没有注意到,它就是一种心理上的学习方式,是学习本身的心智,能够透过以往的经验去学习,并不是透过记忆去累积知识,而是一种清晰的思考,头疼清明不带任何幻觉,只看事实而不从理解或信念看事情。

所以真正的学习,或想让孩子更好的面对人生,学习就有两种,一种是外在知识的累积,一种是心理上的学习。这两种方式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界限,往往是重叠的。

父母在学习观念上需要注意什么?

孩子在学校就已经在进行知识、技能的学习了,所以我们基本不需要考虑以往传统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去探索并引导孩子进行的是心理上的学习。

我们已经习惯过往学会了某些事,然后就以这样的记忆来面对人生挑战,如果心总是按照就有的记忆来对待眼前的人生或挑战,往往是不够的,所以父母需要注重孩子心理上的学习。

父母是否在强迫孩子学习?

强迫的形式经常无形中产生,比如说很隐微的赏罚手段、说服式的鼓励、威胁等,都是不同程度的强迫。

比如:父母常说,你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你高兴就好,而现实生活中却总拿其他孩子对比,人家谁谁谁考上了北大清华之类的,这种就是隐微的在告诉孩子就要好好学,就是一种强迫形式。

很多父母以为学习必须借由比较才能产生作用,其实正好想法,从心理学来说,比较会造成孩子的挫折感、助长嫉妒之心(竞争)、恐惧等,很多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就是比较导致的。

所以只是一味的获取知识或技能并不是真的在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已,真正心理上的学习是渴望去理解并因喜爱而去做某件事。

心理上的学习跟累积知识是不同的,学习就是不断地在进行一种觉察的活动,而不仅从累积的事物中采取行动。

父母如何更好的促进孩子学习?

学习成绩的高低分并不意味着孩子的能力高低,人格、品质才是决定孩子是否走的长远的关键,促进孩子心理上的学习,才能让孩子更好的面对自己的人生。多听听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和需求。

真正的爱孩子就是要懂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不是温室里的花朵。

放下心中的焦虑和成见,试着跟孩子平等交流,帮助孩子自我发展,就会发现孩子自己的活力与美。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点个关注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