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在《后会无期》说: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道理听过了,不代表真的懂得,现下有个非常火的流行词叫“知行合一”,顾名思义,知与行是不可分离的,知而不行,等于不知。那么,如何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重塑自我?
也是机缘巧合下关注了鼹鼠的土豆老师,加入共读营和大家一起学习陈婕君老师的《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课》。每个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有改变的可能,此书从“心理基因”入手,全面筛查与分解人生各时期自我发展的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心理学实现自我整合,促进人格成熟,升级改造思维习惯。
从呱呱坠地开始,我们就登上人生旅行的列车。曾读过一个小故事: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弟子说他能移山,于是弟子们纷纷请教移山方法,准备效仿尊师。这时,柏拉图哈哈大笑道:其实很简单,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一言既出,弟子们不禁哑然。是啊,既然我们无法移动“家庭,相貌、和周围的环境”这座大山,何不尝试改变自己呢。
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完全取决于你的“心理基因”,心理基因影响我们对事情的感受和理解,是随着我们的人生经历逐步建立起来的。《可塑的我》从原生家庭,建立自信、人际关系等多角度剖析,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不断地自我整合提高认知,成长到下一个维度,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
一个人从小吃的“精神食粮”会影响他的心理成长,这里的“精神食粮”指的是父母处理情绪的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所有行为。 “精神食粮”的摄取程度与心理健康程度成正比。为什么现在“恋爱脑”越来越多,从心理学上追本溯源,有“恋爱脑”的人,跟原生家庭有着直接关系,是一种“焦虑型依恋”,源于童年时和父母的互动关系及其父母之间的互动关系,家庭缺少情感的流动。
说到原生家庭,不得不提一下2019年一举拿下奥斯卡金像奖的《何以为家》这部电影,内地版海报上的一句宣传语非常引人注目: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赞恩
片中的赞恩从来没有享受过一个孩童应有的宠爱和权益,不能上学、四处工作、照顾小孩,承担着本该成人去承担的责任,还不时受到父母的辱骂和殴打,甚至连张证明自己合法的出生证明都没有。12岁的妹妹被逼童婚,只为以此来抵扣上涨的租金,最终不幸死去。光看这简短的介绍已触目惊心,引人深思。当父母才是需要考试的,每个孩子都应当是以爱之名出生的,而不是在传统的观念压力驱使下,到了所谓的年纪仓促地结婚把一个生命匆忙带来这个世界。
如果想建立良性的人脉关系,给自己带来真正的提升,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认识自己。人在拥有了一定人生经验后,需要进入另一个人生阶段时必然经过一段动荡不安的状态。2021年欧洲最佳国际影片《酒精计划》,片中四位在中学任教的中学老师,家庭和事业都遇到了瓶颈,在一次聚会上提出适量饮酒能提高生活质量,生活无望的四人一拍即合,全身心投入这场“酒精与生活关系”的人生实验。
中年危机加借酒消愁乍一听很荒诞,酗酒也最终以彼得(四位之一)自杀终止,人到中年,一切成空,疲惫,忧郁、愤怒,酒精成了中年男人用自由意志选择的撒旦。借酒满足精神上的饥渴,结果无异于饮鸩止渴。
互联网的普及将我们带入信息时代,一方面我们可以获取充裕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也是对专注力和自控力的极大考验。在工作学习过程中常常因为一个简讯,一条新闻提醒继而掉入短视频的漩涡,时间悄然流逝,学习尚未开始,焦虑、自责、循环往复……
以上情景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呢,生活中随处可见抱怨生活的人,逃避解决不了问题。人生像是一张试卷,而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就像是在试卷上做选择题。每天每时,都有可能对一些事情进行判断和决定,进行一番斟酌。有时我们会在一些让自己纠结难以取舍的问题上选择把主动权交给别人,殊不知,被动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当你把主动权交给别人,结果不尽人意时,往往容易以“受害者”身份自居,将责任都推给他人,责怪他人。
受害者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自我防御机制,将主动选择权拱手相让,最终却把这种不幸福不快乐归咎于他人,实际上是内在自我的匮乏与人生掌控能力的丧失。当你不再受控于过往的那些机械性反应,放开限制性思维,你会发生人生的路不止一条,每件事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只有拥有了这样的自由度,你的人生才是真正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而不是被别人所决定。
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学习改变,每个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有改变的可能,行动就是最好的执行力,通过学习《可塑的我》觉察自己,并且通过练习达到改变自己的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展:
1、认识自己
大家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某天醒来突然雄心壮志洋洋洒洒写下整篇的目标和计划,所有的缝隙时间被安排的满满当当。比如:健身,煮饭、学习、阅读、早睡早起等等,并且要求自己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否则就是不自律。
本想掌控生活,却变成控制生活,那么,掌控和控制的分界点是什么呢?掌控的特点是在计划的推进和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能接受临时改变和调整,不因一些突发变动和调整而产生挫败感。
过度在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容易使我们与最初目标背道而驰,被情绪牵着走。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效的精力管理并不是摊开一本日历,把行程塞满所有缝隙,而是有的放矢,把大部分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张弛有度,劳逸结合。
人生应该是一场接一场的短跑,而不是永不停歇的马拉松。学习调节情绪,对处理事情的方式灵活变通,做到不失控,也不控制,从容地面对生活。
2、自我反省
古人云:“知人者昏,自知者明。”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可最后还是输给了昔日的手下败将——刘邦。试问:刘邦若不谙其中之道,又如何成就汉家天下?
自省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铜为镜,可整衣冠;以人为镜,可照得失。无需驰骋沙场打天下的我们,不妨将自省落实到实处去。
如:重度拖延的我,学习番茄工作法后,每天早晨到公司先规划今天要完成的几项任务,逐项列清单,设定番茄闹钟,时间是25分钟,开始完成第一项直到闹钟响起,停止工作,休息5分钟左右,结束后可刷手机、喝水活动等自由选择,中途不中断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
尝试番茄工作法后,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轻时间焦虑,提升集中力注意力,避免不必要的压力和负担,实现良性循环。
3、付出行动并坚持不懈地练习
改变,是一件非常缓慢并且需要持之以恒的事,心态放平,反反复复对自己强调,我尊重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给自己制定一些小目标,比如:
Ø 写觉察日记:可以安排在一天之中的任何时候,用纸和笔写出来。觉察日记是一个很好反思机会,书写的过程就是梳理自己一天的情绪,分析当天的事情,对当天做完结的过程。
Ø 冥想:冥想这个词来源于梵文的dhyana,中文翻译成“禅”。意味着活在当下,不为过去烦恼、不为未来焦虑,静心感受。睡前冥想可以帮助我们深度放松身体,改善睡眠状况,提高记忆力和专注度。
Ø 纠正平时一个很小的习惯:这个目标不用太大太难,比如:我很喜欢撕嘴皮,每次想撕的时候就提醒自己马上涂唇膏,达到预期目标后奖励自己一支口红或者其它想要的东西,每一件小任务被逐一击破后自信就一点点地建立起来了。
《可塑的我》是一本人生问题的百科全书,书中描述的问题或多或少都有碰到,涉及的心理学通俗易懂,适合非心理学专业普通读者理解。场景+理论+测试+方法,完整地思维体系,告别“道理都知道,就是没改变”的困境。雨果说:被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活在当下,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提高认知,通过学习《可塑的我》书中提供的这些心理学的工具,反复进行书中的练习,不断地在经历和阅历中丰盈完善自己,让人生变得更自由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