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古城游记

文/村草

从小就知道大舅在周村住,因为距离家里太远,交通不方便,所以在没有事情的情况下很少走动。

只是在印象中偶尔要去那么一次,坐车要好长时间才到,甚至还要转几次车。舅舅、舅妈对人亲切而友好,只不过方言太重、说话太快,有些话听不太懂。

小时候的周村对我而言,就是除了莱芜老家以外的整个世界。

陆续长大后,对这个小县城有了进一步的印象,属于淄博市的一个县级市,因为纺织业发达,在历史上具有那么一定地位,还有一个特别出名的小吃,叫周村烧饼。


再后来重新看了一遍历史剧《大染坊》,在对陈六子这个人物感到惋惜的同时,也开始了解到这部剧的拍摄地就是在周村,周村有一个著名的商城叫古商城,商城里面有个著名的老店叫“瑞蚨祥”,另外一部商业类型的历史剧《一代大商孟洛川》,就是以此为题材拍摄的。

于是,越长大对这个“村子”的期盼越大、期待越深,尤其是大学到现在,周边的地级市、县级市游玩的越来越多,但是却一直对没机会亲自逛一趟古城而略有遗憾。


前段时间做旅行计划做了好多次,也因为天气太热而取消了。

这次周六天上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天气湿润而凉爽,就开始想能不能自驾一趟周村?地图一查直线距离67公里,比回家还要近,于是做决定、收拾东西、出发。

从我住的地方到周村,需要一路沿着经十东路往东走,过了章丘之后汇入309省道,一直直行就到了。

从家里出发时已经接近晚上7点了,因为下了一天小雨的缘故,空气格外潮湿,天黑的也很快,路上的能见度很低。

所以一路的行驶速度很慢。

当过了济南·淄博收费站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加上雨雾很大,能见度真的很低,刚开始打近光灯,但是国道上面没有路灯,对面行驶过来的车全是远光灯,所以也只能打远光灯行驶。会车时偶尔开近光,最我这个新手来说在这种路段行驶真的很吓人。

其中有一个三岔路口没反应过来,好像还闯了红灯,不过现在还没收到违章短信。

大约两个小时,终于到了周村市里的街道,最大的感受是干净、整洁、静谧。

市内的道路大多为双向单行道,很窄,但是路上的车辆不多,车辆行驶速度很慢,几乎不会听到喇叭声。偶尔红灯没反应过来迟钝一下,后面行人也不会鸣喇叭催促。

整个城市的建筑很矮,大多是5-6层的样子,道路两侧是商业,很原始的城市面貌。


预定的酒店,离古城很近,路过一片商业街,有各种运动用品店、饮品、零食店,很热闹,人也很多,街道的尽头是一些小吃摊,雨后夜晚的小吃摊,格外忙碌。

酒店安顿后之后去吃饭,好久不吃烧烤,想着能找一家在户外的露天烧烤,即使用伞撑起来也可以,问服务员说有个叫“国泰”的地方,有几家烧烤不错,他们一直过去吃。

去了之后从美团看评论,有一家销量还不错,去了。

这里的烧烤店跟老家莱芜的差不多,先在外面烤个半熟把料加足了端上来,桌面上加木炭火炉继续烤,这样可以一直加热,保证口感,济南这边这种店不多。


现烤烧烤跟烤完之后撒的,口感果然不一样。价格一样,但是每串的量差太远了,还是这边实惠。

然后,回去休息。

第二天十点出门,开始过去游览古城,切记:古城的南门有免费停车位!其他门附近的保安会推荐周边小区的停车位,需要缴费10元/车。

进去之后,果然是古城,有点类似于济南的芙蓉街、苏州的山塘街、杭州西溪湿地外的古街、上海的城隍庙。但是下雨了,游客却不多。

里面的店铺,销售最多的还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丝绸制品,最大的店名就是瑞蚨祥,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了一家丝绸集团,里面还有纪念馆,有《一代大商孟洛川》中孟洛川一家人丝绸生意的发家史介绍。

当然,整条街上生意最好的也是这家店,女人们纷纷在此试衣表示要购买旗袍。


身材好的女人,穿旗袍真美。旗袍也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国人的文化象征。

除了丝绸,最多的店就是周村烧饼了,还有一个“周村烧饼博物馆”,里面可以直观看到周村烧饼的加工制作工艺,小朋友还可以进去体验烧饼的加工制作过程。

博物馆的外围,就是现场销售现做的烧饼。据说周村烧饼早已经作为国家的礼物赠送给了许多国家的领导人。

其余的店,无非是销售一些千奇百怪的小东西,挂饰、手串、糖果、吃食等等。

但是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店家无论生意多冷清,不会主动推销!不会强买强卖!

这一点我在其他地方旅游从来没见到过,所以也就导致了只要还价基本上就能成交。

可是还价这个事,臣妾不会啊!啊~啊~

时间不长,应该不到两个小时,古城就能逛完,就可以随意逛逛啦。

不过提醒其他想过去旅游的小伙伴,如果距离近,一天的时间足矣,没必要提前一天去,那样能省下酒店与当晚吃饭的费用。

随后,就是陆续转转了。

有两个事件对我印象特深刻:

一个是做糖画的大叔,因为做糖画需要时间制作一个糖画需要2-3分钟,不过很多人因为好奇陆续好多人在排队,大叔不紧不慢地边制作,边跟老伴说:“让后面的不要等了,做不出来。”第一次看到顾客把钱送上门来还不要的店家。


另一个是出发回程时我的车停在了肯德基门前。因为旁边车很多,前进很困难,如果拐出来需要调整好多次。这时旁边一个妇女抱着孩子还有她婆婆样子的老人在旁边停下来,边给我指挥倒车边告诉我应该怎么出去,其实我是在倒车时挡住人家过路了~

回来跟公司同事分享去她老家旅游的感悟,她说:“周村人穷,可能骨子里就穷惯了,所以对钱没什么追求。所以现在很多年轻人出去上学回来之后就留在外面不回来了,县城里面中老年人居多,生活节奏慢,所以你这种事倒也见惯不惯了。”

其实也真是,未来的城市化发展,就是大城市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多;而小城市如县城,当然是人口外流越来越严重人才越来越少。

所以就导致了年轻人拼命往外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456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7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33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8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96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2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36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9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8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1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7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63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所谓同构重叠,就是文章主体部分的几个(一般是三个)段落,尽管内容角度不同,但可以采用同一种的结构形式.这样想好了主...
    实实在在教语文阅读 831评论 0 1
  • —————————————————— “春寒料峭清明至,又是一年思故时”,还有半个月清明节就要到了,很多朋友已经开...
    九号馆阅读 24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