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方法让孩子从自卑到自信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

孩子出现了自卑心理怎么办?如何才能让孩子从自卑到自信?下面三个方法,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1

设立“记功薄”

心理学家尹建莉,曾经分享过这样一个育儿经验,让许多父母受益匪浅。

尹建莉为女儿专门准备了一个小本子,用来记录女儿做的好事。这本本子被命名为“记功薄”。小本子不大,每一页只用简单的话,记录一件小事。

例如:“帮妈妈洗碗,洗得干净”、“二胡拉得好”、“学会了切土豆”等等。

妈妈会在每一页都画上一朵小红花,作为给女儿的奖励。

尹建莉发现,每次给女儿“记功”的时候,她都会特别开心,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仔细地数一数自己得了多少朵小红花。

用“记功”的方式让孩子看见,自己在最近这段时间所取得的进步,每一朵小红花,都能让她获得成就感。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

渴望被看见,是人类极为本质的需求,而只有高质量的深度关系,才能满足这一需求。

为孩子“记功”,本质上是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看见了你的优点、你的进步,你是一个有用的人,我们永远为你感到骄傲。

2

夫妻恩爱

在节目《小不点嘚吧嘚》的一个采访中,孩子们大方地分享了父母的日常高甜狗粮。虽然嘴上拼命吐槽,但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和心里的快乐,却怎样都掩藏不了。

其中有个女孩生动地说,

“我爸爸会和我妈妈说,女王你好啊。”

“我爸爸是个天真的撒娇小孩。”

女孩一边说,一边手舞足蹈地还原了爸爸撒娇的模样,她嘴角上扬,眼睛笑成了一对小月牙。

“有时候,他们甚至会亲嘴。”她一副假装嫌弃的样子。但被问到会不会吃醋时,女孩脱口而出,幸福地笑着说:

“不会,会让我觉得,我就像躺在一个温暖的被子里,就算我在一个冰冰冷冷的地窖里,我也不会觉得冷。”

生活在父母恩爱的家庭里,孩子愿意和更多人分享家里的趣事,自信地谈论自己的感受。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说:

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在每个人的生命成长中,没有比家长更重要的老师,最好的家教就是夫妻恩爱。

恩爱的父母能让孩子享受到更多的爱,给孩子情感的表达提供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和睦的家作为支撑,孩子会愿意自信地抬起头来,接受阳光和雨露的洗礼。

3

鼓励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

美国一名10岁的女孩加米亚,患有先天性股骨缺损,左腿比右腿短很多。5岁时,她做过截肢手术以后,更加自卑,一度不敢出门见人。

在过去的五年时间内,尽管加米亚生活非常困难,妈妈仍然给予她极大的支持和信任。

对于女儿想要成为职业舞蹈者的梦想,妈妈从不否定,反而鼓励她朝着梦想前进。

在不断的练习下,现在,加米亚能够完成多个后空翻和一字马动作。

面对镜头表演时,她动作娴熟,始终绽放着笑容,极具感染力。

在妈妈的陪伴和鼓励下,使加米亚不再自暴自弃,从此相信自己,并不断地接受挑战,成就更好的自己。

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

孩子一旦得到了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

不急着拒绝,试着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放手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追寻自己的梦想,能让孩子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大家好,欢迎来到「益伴」。 今天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叫做《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本书中文版共有39万字,我会用6期的内容...
    Joy_0712阅读 1,330评论 0 1
  • 有时候,觉得命运真的是注定的,因为你没有办法去改变它,只能被它牵扯着走。。。
    止不住的回忆阅读 361评论 0 0
  • 记得一首歌的歌词有这样一段:我说你又不听,听也听不懂,懂了也不做,做又做不好……当时听到时很为作者有如此深...
    岚升阅读 409评论 0 1
  • 我们常常对情绪想法中消极的、负面的、痛苦的方面特别关注。在这周的非评判练习中,我特别留意到自己身上涌现的自我感觉良...
    FannyFanxp阅读 289评论 2 2
  • 有句广告语这样说:”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再乎路有多远,只在乎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在自由行的时候,我们...
    小喵_1188阅读 66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