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曹操是打败了,可谓败的一塌糊涂,船也烧了,人马也溃散了。
赤壁之战留下一些不解的疑问,一个是曹操的表现,叫做笑于危而哭于安。
什么意思呢?就是曹操在一路溃逃中,大笑三次,遭遇了三次大的截杀,但是最终还是幸运地逃脱了。
第一次退到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此是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操见树木丛杂,山川险峻,乃于马上仰面大笑不止。诸将问曰:“丞相何故大笑?”操曰:“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伏下一军,如之奈何?”说犹未了,两边鼓声震响,火光竟天而起,惊得曹操几乎坠马。刺斜里一彪军杀出,大叫:“我赵子龙奉军师将令,在此等候多时了!”
第一次大笑,笑出了赵云。
第二次退到葫芦口,又仰面大笑。众官问曰:“适来丞相笑周瑜、诸葛亮,引惹出赵子龙来,又折了许多人马。如今为何又笑?”操曰:“吾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若是我用兵时,就这个去处,也埋伏一彪军马,以逸待劳;我等纵然脱得性命,也不免重伤矣。彼见不到此,我是以笑之。”这次张飞和许诸有了交锋,但是胜负未知,他俩战力值难辨。
第二次大笑,笑出了张飞。
第三次退到华容道,再一次扬鞭大笑。众将问:“丞相何又大笑?”操曰:“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若使此处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
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
第三次大笑,笑出了关羽。
命不该绝,就只管笑,关关难过关关过,这时的笑是居高临下的一种藐视,对敌人对困难的一种藐视,此刻,处于溃逃中的军队需要统帅的笑声,需要这种打不死、冲不散的统帅精神做引领,也需要这种精神鼓励。
退到南郡时,南郡守将曹仁设宴接待曹操,曹操这时一反路上大笑的状态,“操忽仰天大恸”。捶胸顿足地哭。大家感到惊讶,就问到:“丞相于虎窟中逃难之时,全无惧怯;今到城中,人已得食,马已得料,正须整顿军马复仇,何反痛哭?”
曹操说:“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众谋士皆默然自惭。
如果说笑是为了提劲,给将士鼓励。那哭什么呢?为了让跟着自己的这些谋士自惭形秽,让他们自我羞愧?可是谋士在赤壁交战中该说的都说了,他们没有失职。
程昱曰:“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
荀攸曰:“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
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
程昱观望良久,谓操曰:“来船必诈。且休教近寨。”
程昱曰:“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倘有诈谋,何以当之?”
谋士程昱在关键之处都做了提醒,荀攸也做了提醒。赤壁之战失败种种原因,统帅志得意满,狂傲轻敌是主要因素,没有必要羞愧谋士。所以哭是个难解的疑问。
还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派关羽去华容道,曹操逃退的最后一站,如果守住这一站,后面就没有曹操的故事了,不派张飞,不派赵云,偏偏派关羽。刘备也怀疑,玄德曰:“吾弟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诸葛亮最后说:“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这也是一个疑问,你都算准了,还这样安排?
而且当关羽回来时,孔明忙离坐席,执杯相迎曰:“且喜将军立此盖世之功,与普天下除大害。合宜远接庆贺!”这不是前后矛盾,故意为难人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