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对落,暗对昭,赵瑟对虞韶。
轺车对驿骑,锦绣对琼瑶。羞攘臂,懒折腰,范甑对颜瓢。
寒天鸳帐酒,夜月凤台箫。舞女腰肢杨柳软,
佳人颜貌海棠娇。豪客寻春,南陌草青香阵阵;
闲人避暑,东堂蕉绿影摇摇。
昭:明亮。
赵瑟:瑟是一种弹奏类的弦乐器,据东汉应邵《风俗通》的说法,瑟为伏羲所作,有四十五弦,每弦各有一柱,上下移动弦柱可调节各弦声音的高低。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赵国的国君善于鼓瑟,《杨恽传》说“妇本赵女,雅善鼓瑟”,可见赵地有鼓瑟的传统,故称赵瑟。
虞韶:即韶乐。远古的贤明帝王舜(姓姚,名重华)为有虞氏的后代,故称虞舜,据说韶乐是他创作的,所以称虞韶。
轺车:一匹马驾驶的轻便军车,多供使者乘坐。
驿骑:驿站设置的单匹马。
琼瑶:美玉名。
羞攘臂:见《声律启蒙•上卷•二冬(1)》-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孟子·尽心下》: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打虎,后来成了善士,不再打虎。有次他到野外,看到很多人在追逐一只老虎。那老虎背靠着山势险阻的地方,没有人敢去迫近它。大家望见冯妇来了,连忙跑过去请他帮忙。冯妇挽袖伸臂冲上去打死了老虎。百姓都称赞他,但读书人却嘲笑他违背了誓言。成语“再作冯妇”,比喻再干旧行业。
懒折腰:出自《晋书·陶潜传》。陶渊明做彭泽县县令,上级派官员来视察,手下告诉陶渊明,应穿好官服前去迎接,陶渊明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低声下气跟别人点头哈腰!说完便辞官而去。
范甑:见《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1)》-轻尘生范甑,积雪拥袁门。甑,古代蒸饭的瓦器。《后汉书·独行传·范冉》载,东汉桓帝时,范冉(又作范丹,字史云)因牵连反对宦官的事件,为避祸逃出京城,以卖卜为生,家中屡屡断粮,蒸饭的甑中都落满了灰尘,但他安之若素,不把苦难放在心上。当时人称赞:“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桓帝时,范冉被任为莱芜长,遭母丧,未到职)”。
颜瓢:颜回用来喝凉水的水瓢,代指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论语·雍也》记载,孔子称赞自己的学生颜回说:吃一竹筐饭,喝一瓢冷水,住在偏僻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忧虑,而颜回不改变他快乐的生活态度。颜回真是个贤人!后人用范甑、颜瓢指代安贫乐道的人。
寒天鸳帐酒:宋代学士陶谷纳了太尉党进的家姬为妾。一天下雪,陶谷取雪水煮茶给妾吃,并问:“在党家享受过这种快乐吗?”妾曰:“党进是个粗人武夫,怎知此乐;只会在销金帐底下逍遥,浅斟低唱,饮羊羔美酒罢了。”陶谷亦自愧无此豪华。后人以此指代富贵奢侈的生活。现比喻男欢女悦,结成爱侣,共享幸福。
夜月凤台箫:见《声律启蒙•上卷•八齐(3)》-萧史凤,宋宗鸡,远近对高低。
《列仙传·上》载,春秋时人萧史,娶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为妻。他善于吹箭,能吹出凤鸣之声。一天夜里,在凤台上吹箫,引来了凤凰,便和弄玉一起乘凤升天成仙而去。成语“弄玉吹箫”“乘龙快婿”即源于此,形容前程远大而令人快慰称心的女婿。
舞女腰肢杨柳软:形容舞女身段柔软。唐孟棨(qǐ)《本事诗·事感》:“白尚书(白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佳人颜貌海棠娇:形容女子相貌如海棠花般娇美。“海棠”是唐玄宗对杨贵妃娇美姿容的爱称。《太真外传》载:唐明皇李隆基在沉香亭召见杨贵妃,杨太真(杨贵妃)初睡起,宿醉未醒,淡妆应召,也不下拜。明皇笑曰:“岂醉?海棠春睡未足耶!”
豪客寻春,南陌草青香阵阵:描写的是古人踏青寻春的景象。唐刘禹锡《杨柳枝》:南陌东城春草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闲人避暑,东堂蕉绿影摇摇:描写清闲少事的人盛夏避暑的景象。宋杨万里《初夏睡起》: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读了《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三本国学启蒙读物,感觉《三字经》说教太多,《千字文》受“一千个不同的字”的限制,浅白顺达差强人意,还是《笠翁对韵》好,不但自带美感还真正寓教于乐,是我这个不小的朋友的最爱。
与《笠翁对韵》类似的还有一本《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进士车万育所编。进士,那是通过县考、省考、国考层层选拔,是可以参加殿试冲状元的,无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可巧,《笠翁对韵》的作者李渔也是康熙年间人,只是他没有功名,是位民间戏剧家。
一位居庙堂高高在上,一位处江湖深浸地气,同样编纂儿童启蒙读物,他们会有什么不一样呢?越想越期待了,我们赶紧来体察一番吧!
对音韵平仄不甚了解,只知道读着悦耳顺畅,是遵循古人演练定的格式,这次也不妨跟着学习一下。
相较于《笠翁对韵》每韵2-4段不等,《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晕了……同以前一样。把这格式丢一边,先学啥是“平”啥是“仄”。一番查证,原来……还是蛮简单的嘛!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中古汉语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四种声调,二元化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áǎ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阴平或平调;第二声叫阳平或升调;第三声叫上声或上音;第四声叫去声或去音。这样一对照,我们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是不是很简单!(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交融,方言无数,口音更是千差万别,平仄的判别并不是那么容易。想起黛玉教香菱学诗: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我们初学者切记切记,不要被音韵平仄这些东东缚住了。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1)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2)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3)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1)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2)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3)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1)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2)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3)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1)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2)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3)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1)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2)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3)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1)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2)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3)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1)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2)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3)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1)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2)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3)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1)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2)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3)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1)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2)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3)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1)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2)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3)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1)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2)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3)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1)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2)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3)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1)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2)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3)
《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1)
《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2)
《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3)
《声律启蒙•下卷》一先(1)
《声律启蒙•下卷》一先(2)
《声律启蒙•下卷》一先(3)
《声律启蒙•下卷》二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