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一个文采很好的女生,她是我的高中同学,中学的每一次单元考试,老师都爱拿她的作文给大家鉴赏,后来,她即将参加工作,我们在网上聊了一会儿,她说,若生活的压力将心底仅剩的热情榨干,梦想是否应该靠边等待?或者,就此销声匿迹呢?
这么想的可不止她一个。
我对文字的钟爱,从十五岁开始。喜欢趴在教室的桌上看窗外的木棉树在春光的沐浴下长出嫩绿的新芽,然后抬起笔在白纸上写些像诗一样的小段子,担心被上课的老师看到,行为难免遮遮掩掩,那种既害怕又兴奋的心情,就像小孩子背着爸妈偷吃糖一样,深入骨髓,仿若昨昔。之后,我给身边的每个朋友都取了名字,将现实中的喜怒哀乐编成一部文体自由的小说,故事的主角,有我,有他们。
即使行文单调,言词稚嫩,庆幸我还有一群善解人意的朋友,他们总是在我灰心丧气的时候,第一时间站出来,支持我,鼓励我,多亏了他们,我才能把爱好变成梦想,一直努力坚持到现在。中学伊始,我尝试着阅读各种类型的文学,初衷并非有多高雅,对提升涵养之类的说辞也并不感冒,只是纯粹地希望透过字里行间,汲取每位作家形态各异的笔风,从不同的思想观念里多角度地了解社会万象,避免谈吐空泛,观点自大或愚昧,然而,书读得越多,就越觉得自己渺小,知之甚少。
我逼着自己创作,即使在功课非常忙的时候,一天一页日记,一周一篇随笔,我绞尽脑汁,掏空了脑海里所有的词汇,却依然写不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过程更是让人心酸,我一度质疑梦想的可行性,在深感彷徨的时刻,也曾放弃提笔,这一切似乎都印证了那句经典的网络名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我的潜意识告诉我,机械式的追梦,恐怕事与愿违。
某年七月,我在一家健身中心办了张月卡,没有任何舞蹈基础的我,身段不及旁人柔软,反应也不够灵敏快捷,但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培训,每天定时定点的拉伸运动,我逐渐适应了现代热烈的舞步,也习惯了那种在震撼的音乐中汗流浃背的感觉。所有人都认真地看着镜中的自己,不断地调整姿势,不断地纠正错误。完美,大约是每个舞者内心最平凡的追求。
他们始终面带微笑,尽情地享受着歌声带来的欢乐。我突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倘若梦想不会飞翔,是否就像关在囚笼中的鸟儿,感受不到大自然的壮美呢?如词藻匮乏,思维枯竭,又为什么要强迫自己捏造出空有形体而没有灵魂的桥段呢?
为梦而生的人,都是勇气可嘉的。为了让实力配得上自己的野心,他们需要经历各种磨难,有的人不堪一击,有的人越挫越勇。如若梦想演变成心上的负担,沉重得令人喘不过气,那前进的道路只会变得更加艰辛,而今我再度提起手中的笔,不图什么,只为卸下盲目战斗的盔甲,为梦想开一扇通往自由的窗户,它不必为了高处的光环逆风而行,不必为了稀有的荣誉背水一战,它可以穿越浩瀚的大海,飞过璀璨的麦田,在任何一处地方歇脚,无拘无束。
每个乐于写作的人,都有他背后或浅显或复杂的缘由,明明我讨厌心灵鸡汤,却依然乐此不疲地站在这里,我把这种矛盾的行为看作是,人类一种倾诉与渴望聆听的本能。
广阔无边的苍穹,本就是一处梦想的乐园。你的梦想会不会飞?它让你觉得快活,还是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