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我,小时候在村里上的小学初中,没上过一天补习班,拼尽全力考上了一所三流高中,即便在这所三流高中里也有明显的贫富差距,这种巨大的差距让十几岁的我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过上好的生活。
记得高一期末考试的时候,考到了班里第三名,分到了我们学校的实验班,实验班有很多同学是通过托关系进去的,而这些人家庭条件很不错。我呢,从小学开始,就是班里最穷的那一个。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从小学开始,班里人都知道我的爸妈吵架,这让我很长一段时间很自卑。上高中了,班里同学来自县里各个地方,互不认识,终于可以抬头做人了,这时候我发现,别人的家境是那样的好,以至于我和他们根本搭不上话,除了学习上的事情。有一次和班里阳光帅气的男生搭讪,回应了一句,学你的习吧,那一刻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学习、成绩才是我唯一的救命稻草。
每次去学校,妈妈就对我说,你没有零食,吃饭时一定要吃饱,这样平时就不饿了。确实是这样子,爸爸挣钱不容易,甚至是在做赔钱生意,亲戚家人多次提醒他,就是不听,我作为子女唯一能帮上忙的就是少要一点钱,我每次要生活费,都只要饭钱,那些生活用品都是从饭钱里扣,想着少吃一顿饭,买卫生纸的钱就有了,少吃一顿饭买…的钱就有了。那时候没少向同学借钱,借的他们都怕了。那会的我,总是替别人考虑,结果弄得自己苦不堪言。
初中那会家里的电视坏了,反复的修,反复的坏,最后干脆不修了,初中的时候正是追星的年纪,同学朋友间讨论较多的也是这类话题,我们家电视坏了,这类信息就无从获得,再加上农村信息闭塞,我在家的活动就是买菜、做饭、看弟弟,替妈妈做家务。我和同学家境差距过大,种种原因,我和同龄人之间,除了学习上的事,基本没有共同话题。那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考试,考完试后,看到成绩单上靠前的排名,内心才能获得一丝的安慰,记忆中,高中就是在盼望考试中度过的,由于基础较差,到高二下学期知识整合的时候,成绩倒退,最后经过复习才考取了一所普通二本学校。这所学校承载着我的梦想,也承载着爸爸妈妈的梦想,依然记得爸妈送我去车站时,他们那花白的头发,这让我大一时不得不思考我的未来在哪里?我将来毕业了能挣多少钱?我怎么拯救我的家庭?
然而,到了大学,调剂的冷门专业,偏僻的学校环境,让我焦虑不安。那时候的我,对我们的专业不报任何希望,也去听过别的院系超高人气老师的课,确实是一位很有思想的老师,让我有了自己思考的意识,不再人云亦云。
大学那会,总是泡图书馆、自习室,不愿意在寝室听那些家长里短,因为那些不经意间透露出的家境富有的信息,总会刺激我敏感的神经,让我寝食难安,
晚上总是十点出自习室门,和遭遇相似的同学在路灯下畅谈未来,一起在操场上跑步,十点半回寝室洗漱,这样我就可以不听自己不想听的话了。
大学期间,每到寒暑假都会和同学一起去电子厂里打工,减轻家里的负担,等到快开学了回家住几天,可即便这样家里还是很艰难。要生活费得好几天才能打过来,有一次期末考试前,没钱了,给家里要生活费。知道得好几天才能到,又不想找同学借,不想让人家知道家里穷,就去餐厅买馒头,去图书馆复习。坐在图书馆的楼梯上,一手啃着馒头,一手拿着复习资料,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复习,拿奖学金。果然那一学期我拿到了奖学金,也是我唯一一次拿奖学金,不是我没那个实力。我们专业是很冷门的专业,我怕自己的努力错付,白白努力最后却发现走错了路,于是我开始寻找,各种查,最后决定自己趁着周末去学会计专业的双学位课,还考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在校期间考了四六级,国家计算机二级,那会我觉得这是作为一个大学生最基本的该考的。
后来走过一段弯路,最后决定亲情比钱更重要,所以回到自己家乡当老师。起初在邻县,一年后,回到自己县里,小县城,三四千的工资。起初沉浸在初为人师的快乐中,后来时间长了,我又感受到一种巨大的贫富差距;我上高中那会立下的志向,要让我的下一代过上好的生活,要奔向中产阶级,去超市时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不再纠结有没有钱。这个志向再一次警醒了我,不能再这么安逸了,我的父母生活依然很苦,将近六十岁的年纪,依然在不停工作,我的婆婆每天五点起来做家务。我只是一个收入微薄的老师,我还年轻,我才三十岁,我的工作不是很忙,我为什么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再学一项技能,改善家人的生活,因此我来到了简书,开始了自己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