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5月16日,我开始读这本书,断断续续的用了十天的时间才读完,读这本书的时候,开始是清晰的,后面出现了一些生疏的词语,需要多读一些其它的相关书籍,来补充基础。对于读书笔记,我觉得自己的方法并不是很好,现在只是简单地罗列,希望在今后的积累中,慢慢有更好的方式和方法。以下是我的读书摘要:
第一章 教学论逐步科学化历程的基本线索
教学论经历了一个逐步科学化的历史过程,总的趋向是越来越提高了科学水平。原来只有零星和个别的教学思想,逐步的相互联系起来,对教学规律的揭示日益增多,理论本身也逐步系统化,形成独立的体系,后来这种体系有越来越严密。起初,教学思想只是简单朴素的命题,逐步有了理论的论证,而论证造型相当牵强,或许限于个别方面,后来逐渐贴切、多方面和不断深化。在研究方法方面,一开始不过经验的描述,或直观的推测,逐步抽象概括化,提高理论的自觉性。纵观历史,教学的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以新的内容和新的观点丰富着。
第二章,当前世界范围教学论科学化的新探索
第一,各种教学论思潮涌现出来,并十分活跃的现象,其实质,就是对于教学的现代化的努力和科学化的新探索。
第二,我们还看到一些共同的趋势,原来水火不相容的观点显得互相接近,苏联教学论出现了灵活性,而美国及西方教学的则在克服实用主义方面做出明显的努力。
第三,我们应坚持以实践来评价各种不同的教学论主张。
第四,我们应该把所有的各种教学论思潮理论和方法,都当作研究的对象,不可盲目崇拜或简单批判,不能机械照搬或一概排斥。
第三章,教学论的进一步科学化而努力
为教学论的进一步科学化而努力的问题,可以得到几点概括的认识,在弄清起点的情况下,必须充分明确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广泛地利用其他学科的成果而又坚持自己的独立研究领域,坚持它作为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理论科学,同时,必须认真改进研究方法,在克服简单化的斗争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要把方法论跟多种多样的具体研究方法结合起来,要正确实行古今中外法,注意探索教学论的现代化和中国化问题,总之,为了一个目的: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教学的客观规律,为我国广大学校的教学实践服务。
第四章 教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是教学论的第一的基本的概念,其内容十分丰富,迄今远未充分揭示出来,人们对它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把握其统一的本质和多样性的表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对社会和个体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要正确认识、估计教学的作用,尤其要掌握教学发挥作用不同于其他教学形式的特点,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人们对教育的一般任务的认识越来越丰富了,重要的是要节省一半任务的内部和外部的客观根据,并且将它不断的具体化。
第五章 教学过程
教学作为一个过程,那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之所以说它是一种认识过程,就是汽车学概括或本质而言的,他不但不排斥,而且恰恰有一特殊性多样性丰富自己,不存在什么片面的“唯一本质”论问题。
过去教学论评法和教学实践中发生偏差,恰恰在于没有从哲学概括和真正科学意义上去看待教学认识过程,而是把本职,架空,代替的特殊,或者把它降低,缩小为认识的某一种形式、某一方面。克服贫乏和偏差的正确办法,应该是竭力揭示教学作为认识的特殊性、具体内容和多样形式;而且只有把它看作一种认识过程,掌握住根本、整体和全局,才能更好地揭示其特殊性和具体多样性。
教学作为认识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间接认识,有领导的认识和教育性的认识。其多样性,丰富性不仅表现在内容上,也体现在形式上。
一要坚持,二要发展,这个原则在这里也是完全适用的,教学作为过程本质上一种特殊认识过程,这一命题可以成立,没有过失不会动摇,但教学的内容外部主观客观的要求和条件都有很多的发展,教学过程的理论必须要发展,要丰富,要克服简单化,要防止僵化。
第六章 教学原则
我们关于教学原则的认识可以概括一下,教学原则的实质,就是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现和认识其中的基本矛盾关系,根据我们的教学目的提出正确的处理的要求,其内容不断丰富,概括化程度也不断提高,但这是一个逐步推陈出新的历史过程,关键在于不断发现认识教学中各种矛盾,逐步搞清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七章 课程的历史发展
课程的实践和课程理论有着长久的发展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思想资料,近代主要有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分歧,形成教育派和实质教育派的争论,现在课程的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又出现新动向,这一切对于我们考虑自己的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
第八章 课程的本质和结构
课程的本质就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外部和内部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是社会结构、科学结构和学生心理结构作用与课程实践和理论本身内在因素而不断发展的,有它自身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律。它有总体结构和各组成部分的具体结构,这些结构在今天的形势下,都有加以调整、改造和丰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九章 课程设计的方法
课程设计或制定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历史上,曾经创造和积累了,多种的设计方法,实验法是普遍采用与不断有新的发展的方法,我国30多年中不仅运用经验的方法上积累了大量经验,而且也创造了运用实验法的成功经验,如何总结这些经验,借鉴历史上丰富的经验。对改进我们的课程设计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第十章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问题的研究长期以来不受重视,理论性差。教学方法的概念混淆不清,本质不明,教学方法的分类也是纷繁杂呈,但是,近些年来,这些方面的研究得很大的变化和发展,特别是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突破了一般化的原则与议论,引进系统论方法就有成就,在选择的标准和选择的程序等方面都,具体化了也理论化了。
第十一章 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产生、发展和应用,使教学手段成为教学论的一个日益重要的范畴。由普通教具到电化教具,由一般视听工具到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也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其巨大作用,并引起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这一切,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第十二章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具有综合、集结、落脚点的性质和作用,班级授课制经过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到苏联教学的逐步完成,提供一个作为教学组织形式的完备的形态。由于它比较突出地体现了教学的本质,所以迄今仍然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它也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一个世纪以来,不断受到批评,国内外有许多改革主张和实验,我们应该在这些大量的经验资料中探讨其中的规律性,进一步搞好我们的改革。
第十三章 教学效果的检查
教学效果的检查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信息论等科学新发展给予亲的认证。各种检查方法和评分方法,各有长短,有综合趋势,检查分析和评定是不可分割的,分析是关键。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能力是新提出的课题,是重要的发展。
附录
《教育科学的本质在于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
无论只是“军事教育语录汇编”,或只是“教育政策法令汇编”,或只是“教育经验汇编”,或者兼而有之,都是把教育科学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同教育政策法令,同教育经验的的关系歪曲了,而且关键都是否定了教育科学的本质应该是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其结果不但不能提高而悄悄降低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教育政策法令和教育经验对于教育科学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会在实际上取消教育科学。因此,必须重申和明确教育科学的本质在于,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这一点,这是关系着教育科学城网的问题。
《关于研究、阐明和掌握教学规律问题》
说明探讨教学规律,应该多种途径并举,整理综合,辨析性质的研究有一定积极作用,但还应从根本上着眼,努力具体化,以上的体会归结起来,不过是希望我们的教学论,切切实实地研究一些新的具体的东西,也希望广大教师尽可能多的,系统地学习一些教学论的理论知识。
《智力开发与教育》
智力开发是一个时代性的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它已经引起并将继续引起教学思想,和教学制度的变化和变革,我们要抱积极的态度,又要从实际出发,正中同事要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来促进青年一代的智力发展。
《发展智力与减轻负担 提高教学质量》
着眼于培养智力或重视智力的发展是今天国内外一些教改实验和理论研究的特点之一,这不仅反映了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而且也是人们对教学客观规律的认识更深入了一步的反应,对于我们有启发的一点是,关于减轻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这个老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有可能因此获得一个新的发展,看到一个值得探索的方面,非要在这个方面进行探索,需要研究和解决许多问题,其中问题之一,就是要克服教学论中的一些片面性,教学论的已有成果学不会,不应该,也不可能被抛弃,但要有所改造,丰富和发展。
《关于教学应教学生“学”的问题》
《任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可以获得这样概括的认识,正确理解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就必然会对教学过程中学的这一方面,重视起来,认真研究,千方百计的把它搞好,也就必然会根据具体内容和条件,探索创造多种多样的具体形式,而不是对某一种具体形式,绝对的肯定或否定,努力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教师主导作用观,是克服重教轻学的缺点而又不致走向重学轻教极端的一个重要理论前提。
《教学认识论》绪论
主要阐述教学认识论的由来重要意义和基本内容:
1、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主要阐述教学认识的基本概念,教学认识与一般认识的一致和区别,教学认识的主要特点等等。
2、教学认识的基本条件和动力,主要阐述教学认识活动的条件,以及环境的条件,阐述教学认识的动力及其特点等等。
3、教学认识的客体,主要阐述教学认识客体的主要特点,教学认识客体的职能,教学认识客体的构成等等。
4、教学认识的主体主要阐述学生是教学认识的主体,教学认识主体的诸特点,教学认识主体的结构等等。
5、教学认识的领导,主要阐述教师是教学认识的主导者,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教师主导认识过程的多种形式等等。
6、教学认识的方式,主要阐述教学认识主要方式是对知识的掌握,教学认识中的实践观察发现等方式的特点,教学认识的多种模式等等。
7、教学认识的检验,主要阐述教学认识的检验,区别于一般认识检验的特点,包括检验的特殊标准以及标准的结构的特殊性等等。
[后记]这本书读完之后,我对很多概念还是模糊的,而且读的非常的吃力,希望以后还能有时间再把这本书多读几遍。读完整本书之后,握有下载了刘历红师姐写的一篇文章“读王策三著《教学论稿》和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之思考与感悟”,其中说道关于读书的思考,我是非常认同的:“读书没有捷径,我们很渴望快速进步,但欲速则不达。读书虽有方法,但我感到最根本的还是要认真研读。就是要一本一本地看,即使是对比着看,也要仔细,吃透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和作者有效对话。我认为,读书不仅要看到字里行间表而传递出的信息或知识,更要透过文字,审视作者的思想,学习作者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学得深入,学得扎实,学识才能日益精进。2、读书确有窍门。近期的学习,使我对读书方法有了新感悟。第一,带着问题读书,收获最大。带着问题读书,目标清晰,收获丰盈。第二,要重视对目录的分析和“编者的话”的研读。从对目录的分析切入,能帮我们从整体架构上了解全书的理论体系,把握理论框架,梳理每个理论体系的独到之处,掌握学科发展的脉络。而对“编者的话”、“序言”等的分析,能帮我们很快了解作者的研究思路和全书主旨,尽快掌握全书概貌。第三,要想方设法尽快运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所学知识有效转化,重组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第四,要善于分析,敢于质疑。对于分析,我们可以从理论到实践,从此理论到彼理论,从理论到自己。3、补短较之扬长更为迫切。无论是博一还是硕一尤其是跨专业的学生,在读书上,我的体会是:学习初始之际,补短较之扬长更为迫切。“木桶效应”告诉我们,制约一个人发展的是短板。短板补上以后,优势仍在,而随着优势劣势差距的缩小,各方而的素质就能更加协调的发挥作用。因此学业起步阶段,只有正确分析自己,针对短板尽快弥补,才能更好地发展。即使困难再大,也要下定决心,加以克服。”王老师经常对我们说,“别人读一本书,你读三本书,你就会优秀!”是的,这也是一直在激励的我的话,用对的方式,合适的方法,静下心来,多读书吗,用心读,多思考,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开始学习心得一本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