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学习兴趣三要素:目标、反馈、难度。
02.反馈是我们对于孩子完成目标过程中,我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就叫反馈。父母对于孩子的反馈非常重要,孩子最初的思维方式是由父母的反馈所形成的。
03.罗尔•德鲁克发现了“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固定型思维认为人的智力、能力是固定的,不能改变;成长型思维认为人可以通过学习、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如果父母对于孩子的反馈是关注结果或者人的评价,例如:他非常聪明!他太棒了!则会让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维。得到这样反馈的孩子在遇到更好挑战时容易放弃,因为完不成会有“我不聪明,我不棒的风险”。
✅如果父母对于孩子的反馈是关注过程的,例如:你通过多次尝试,终于(用积木)将房子搭建起来了!则可以让孩子明白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可以改变,让孩子愿意接受挑战,从而慢慢形成成长型思维。
04.而对于孩子的反馈不是在于更多的奖励,而是要让孩子形成成长型思维。
(这是我读这一章最大的收获。)
❓对于给孩子设定目标后,该不该设定奖励呢?
是否设定奖励看情况。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是如何设定奖励,才能让孩子不会产生“动力转移”—为了奖励的东西而丧失了自主性。
❓如何设定奖励呢?
第一、如果事情本身就是奖励,就不用设定了,例如:阅读一本书带来满足了求知的渴望。
第二、设定奖励应该和事情本身相关联,例如:阅读完绘本后,一起来表演绘本故事情节。
第三、设定奖励应该围绕关系(而非实物),例如:完成任务可以获得一张兑换券,可以和爸爸妈妈在同一个房子睡觉。
❌注意,如果孩子不感兴趣,则先解决兴趣问题,而不是通过奖励或者惩罚来诱导或者逼迫的方式,让孩子产生:读书让我妈感到快乐,而不是读书让我感到快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