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要求与启示:
“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心理健康教师有其专业性的要求,疏解、调节心理困境,培育积极的心理品质;同时,和所有老师在育人目标是一致的,塑造学生的品格品行品味。
1.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心理健康工作要将解决心理困境和培育积极心理素质相结合。基于问题导向,学生当前的困境和问题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和解决,减少“症状”带来的困扰和难受,促进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成长。基于目标导向,还必须培育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理性平和等积极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免疫力”,用强大的心理素质去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个有一个问题,用积极而坦然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种种不确定性。
2.言传与身教相统一,心理健康工作要将促进认知提升和增强真实体验相结合。心理工作要积极去改善学生的不合理认知,激发学生的换位思考,提高学生对身边人和事的认识与分析,这是认知方面。同时,心理健康工作必须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激活学生的真实体验,语言有时是苍白的,通过对学生身体机能的激活,促进其产生不可言说的真实体验,心理困境被超越,积极心理素质被激活并逐渐被强化。心理健康课堂既要有言传的心理健康知识与调节技能,更要广泛开展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身体-心理互动的活动中感受快乐,激活人强大的潜能和自愈能力。
3.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心理健康工作要将同理共情和正向干预相结合。心理健康工作首先必须基于学生的视角去看待、理解和解决真实的“问题”,共情学生是和学生携手前行的心理基础,少一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颐气指使,聚焦与学生的真实问题与周边支撑性生态系统,积极挖掘学生已有资源促进成长和解决问题。同时,学生是逐步在成长中的个体,必须将其视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而培养,积极的正向干预不可或缺。关注社会对人的要求,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基于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去培养今天的学生,学生的良好品格品行品味都需要积极的引导,有正能量的的价值观,同样是促进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既关注学生当下的发展,同时要着眼学生的未来和社会发展趋势。
4.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心理健康工作要将积极服务和保持边界相结合。心理健康工作要走进学生、和学生建立有效的心理联结,用心与心的真诚交流,促进成长,不能冷冰冰的拒人千里之外,可以和学生多方面的深入探讨交流,为了促进学生成长的学术自由。同时,鉴于心理健康工作的特点,工作中还需要与学生及家长保持合理的边界,在规范的范围内发挥最大的功效,对心理工作的伦理做到高质量的遵循,像学术规范式的边界保持,既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保护,更是对教师本人的底线和自我保护,在规范下的心理服务更有生命力、更持久。只有在“规范“规范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才是能促进人向好生长的自由,不论是针对学生、还是教师。
心理健康工作是需要按科学去做的工作,心理健康教师是需要注重平衡和相统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