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小王子》里,小狐狸对小王子说了这么一段话:“如果你说你下午四点钟来,从三点钟开始,我就开始感觉很快乐,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来越感到快乐。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发现了幸福的价值,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准备好迎接你的心情了。要有一定的仪式。”
那年我3岁。过年了,妈妈告诉我,“先去爷爷奶奶家拜年,会有压岁钱,别忘了先给你爷爷奶奶磕头”。从记事起,每年大年初一,早早的穿好新衣服,吃过水饺,就跑着去爷爷奶奶家,进门,扑通一声,“爷爷奶奶,过年好!”,奶奶从自己的枕头下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压岁钱,“爷爷奶奶钱不多,给你这些,买个本或笔,好好念书”。小时候对钱也没有概念,收到压岁钱后只有高兴,赶紧揣进自己的口袋,怎一个“乐”字。“百事孝为先”,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做起;在未出嫁的25年春节里,新年第一件事,就是拜爷爷奶奶,父母用这个简单的“仪式”告知我们孝敬老人,我们就在这样一个一个的小小的“仪式”中,潜移默化,培养了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的礼仪。
那年我7岁。上小学一年级第一周,我们的校长,高大的个子,见面总是一幅笑脸,一句“升国旗、唱国歌!全体学生看着国旗,行礼致敬……”,高亢的声音,整个校园都漫着他的回声,看着他仰望五星红旗时瞬间由笑变为凝重、肃穆;我使劲昂起自己的头,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跟随大学生唱着的国歌……幼小的我,第一次离开自小生长的村子,走进了偌大的校园,站在整齐的队伍中间,面向国旗,肃立致敬。慢慢长大,在每一次升旗时我都会按照校长的要求,注目、敬礼、唱国歌……虽然这是一个简单的“仪式”,但在我生命里,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教给我,犹如校长看见那面旗帜时深沉的爱与敬,做任何事都要有模有样。
那年我16岁。上高中,到了离家70公里外的市里最好的高中读书。入学后作为军事化管理的校园,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正规军训。军训伊始,犹记那骄阳下伫立的身影,那汗水中神采奕奕的双眼,那支撑着沉重身躯却依旧丝毫未动的双腿,那股“认真劲”,分明透着倔强。一周后,学校从21个班级中选择80名女生组成女子方队,当时挑选出部分女生,然后排队按照高矮选;无意听到两个教官小声说,“后面那个同学平时练习的比较好”;我暗想肯定没戏,因为按高矮顺序排在第82位,但一会我被教官重新调换了位置,被排到了80人中,也知道两名教官说的同学就是我,内心又意外又惊喜。教官对蹲马步、齐步走、踢正步等动作要求做到规范、严格,尽管每天练得汗流浃背,但看着横幅上写的“不怕累,不怕苦”,咬牙坚持力争做到最好。两周后,教官说要从80名女兵中选两名标兵,几个教官在人群中踱来踱去,反复琢磨;“既然是标兵,一定会选队伍中长的最标致的、个子最高的女生”,内心从未料想过有机会;万万没想到,教官走到我跟前,“出队”,当时还看了一下旁边的队友,有点惊讶;我自知教官的选择是执行“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抉择,生命中种下了“耕耘后有收获”的种子。军训检阅式上,走在全校各方队最前面,笔直的腰身,挺起的胸膛,昂扬的势气,告诉我那是似军人的飒爽英姿,那是一个女孩自信的担当;现在想起,依然让我为之震撼,为之感动。那年我16岁,那段军训“仪式”,自己脱去了稚气,感知了付出与收获的喜悦,激发了藏在心底的潜力和自信,那是一次意志的沐浴,精神的洗礼,砥砺我一路前行。
那年我26岁。穿着洁白的婚纱,在婚礼现场,等待一个“仪式”,当主持人缓缓来到我和父亲面前,全场安静,幻光灯打在我们身上,“请新娘的父亲将新娘交于新郎……”,话语刚落,我父亲将我的手从他手中交给了我的另一拌,那一刻,百感交集,我和父亲都留下了眼泪;那一刻,作为远嫁,内心如打翻了无味瓶;但那一刻,值得托付的另一伴接过我的手,又是那么的幸福。在生命中,作为女人,这是一场盛大的离别,一场盛大的托付,一场盛大的见证。每一个经历结婚的人,都会有一个“仪式”,虽然,不是每一对站在人前接受众人见证的婚姻,就是真爱。可是站在那里,一定是跨越了犹豫、纠结、懦弱,是一种孤注一掷,是一场成全的仪式。婚礼的那一刻,仪式感对于人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们需要盛大的欢聚,盛大的离别,盛大的狂欢,盛大的合唱,盛大的礼物,才足以成就人生的丰富。
平凡的日子里,我们给自己了很多仪式感,我们参与仪式、我们见证仪式;我们所谓的空间在不同时间里折叠—伸展—折叠—伸展,一个寻常的节日、一件小小的礼物、甚至是睡前道一声晚安,让我们的幸福来的如此简单,让平淡的心生出涟漪,收获感动,丰盈生命。
我庆幸,我没有因为那些讨厌和害怕错过这些本该有的“仪式”。没有这些,我相信看不到那些真心的眼泪,听不到那些誓词,会错过那些令你铭记一生的点滴细节。
擅于拒绝,算不上什么高明的本事,并不值得骄傲。我也曾经极擅拒绝,并以为这是自己底线高尚的明证。如今我认为,接受并且将之融合,化拒绝为成全,才得以算得上本事,才值得你真正骄傲。
不再那么容易在世俗喧闹里厌烦人世,不再那么容易鄙夷俗气和卑微。学会在一切繁琐里照见简单,在一切世俗中照见脱俗,一切喧闹中照见沉静。因此,今天的我,感觉比过去的我,要更幸福。
所以,请相信,参与、感知生活中的种种“仪式”,更容易感知到生命中的美好与幸福,纯粹的,与其他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