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第4课。月有阴晴圆缺,学生在二年级时就知道月亮会变化,但是很难将月亮变化与日期进行对应,本课通过围绕月相卡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得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不要求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原理,只需要学生认识到在一月之中,月相有一个不断变化的,从缺到圆,再到缺的过程。
聚焦板块,教材展示了一幅月球的照片,提示学生这就是月相。以前学生已经知道月相会变化,“那么月相的变化 有什么规律呢?”既是聚焦问题,激发学生观察月相,同时也是本课的探究问 题。
探索板块,探索环节共分为三个活动,层层递进——了解更多的月相图片,给月相图片排序,装订成册。通过这三个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月相变化规律的探究兴趣。教材简明扼要地提出探索问题是“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提示学生,时间节点为一个月。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对在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进行总结归纳,知道“月相会变化,月初是弧形的,月中是圆形的,然后又变成弧形的”,上半月亮面朝西(右边),下半月亮面朝东(左边)。通过观察月球的运动,鼓励学生去观察,激发学生更加关注天空、喜欢上天文、喜欢上科学观察的兴趣。
学生从 小就有观察月亮的经历,例如中秋节与家人赏月等。虽然他们已经注意到月相会变化,有时候圆,有时候是像小船一样的弧形,他们在二年级科学课中对于月相还有过长时间观察和记录,但是他们很难将月相变化与时间对应起来,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一天,或者某个时间的月相,而对月相在一个月之中的连续变化,知之甚少。二年级时,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对观察、记录的认识与兴趣,他们对于月相的规律性变化还没有科学的概念,因此本节课将带领学生对月相的变化规律进行系统学习。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知道月相在月初是弧形的,在月中是圆形的,在月末是弧形的,提升学生对于月相规律性变化的认知。
本节课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让学生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从而更深入地认识月亮和地球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进行巩固和拓展。同时,我也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反思和调整过程,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