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常识
什么是M
M的理解
M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M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
M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 日本现场5S管理:整顿整理整洁清扫素养
-
衡量M水平唯一标准:能否让个人与组织目标合二为一
- 不同阶段关注个人目标变化
M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使用资源
我倡导的M观
-
M只对绩效(效益和效率)负责
- 1功劳苦劳 2能力与态度 3才干与品德
-
M是一种分配
- 基于责任分配权利和利益(等分)
-
M始终为经营服务
- 经营能力:选择做正确的事;管理能力:把是做正确
- 1经营决定管理做什么 2管理水平不能超越经营水平
M解决三个效率
-
劳动生产率最大化:分工
- 科学分工
- 员工选择、培训、开发
- 与员工经常沟通
- PM与员工有平等工作和职责范围
-
组织效率最大化:专业化水平和等级制度的结合
- 强化专业化能力(PM和员工)
- 明确的分责分权制度
-
个人效率最大化:创造组织环境,满足需求,挖掘潜力
-
激励以团队精神为导向
- 有效的激励:让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合二为一
先有劳动效率最大化、再寻求组织效率、再发挥个人效率最大化;
-
如何让M有效
-
时间管理
- 确定重要的事情、优先级
-
系统思考
- 整体最大,局部和个人服从整体,借助整体力量发挥最大效能
-
培养人
- 让每个人胜任职责,组织效率就会提升
企业组织M内容
-
计划管理:回答资源与目标是否匹配
-
基准:目标
- 高层强有力支持
- 目标能检验
- 目标清晰
-
对象:资源
- 资源是目标实现条件
-
结果:两者匹配度
- 衡量计划管理好坏标准
-
-
流程管理:解决人与事是否匹配
-
打破职能习惯
- 职能导向侧重职能管理和控制
培养系统思维习惯
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
-
组织管理:回答权力与责任是否匹配
- 专业化
- 分权
-
战略管理:解决企业核心能力
- 提供进入多样化市场的潜能
- 对最终产品中顾客重视的价值做关键贡献
- 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
文化管理:解决企业持续经营问题
什么是org
org的理解
-
为了实现目标、提升绩效
-
公司不是一个家
- 不谈论情感兴趣爱好,更注重责任权力目标
-
保证一件事由同一组人承担
- 需要明确责任权力和目标
- 同一权力、责任、目标须是同一组人承担
- org最可怕是组织虚设
-
人人公平而非平等
- 承担不同责任和权力,拥有不同权力
- 人人公平但非平等
- org强调服从不是平等
-
分工是个人和org联结的根本方法
- 能力来源:分工带来的协作
- org分工:分配责任和权力
-
org因目标而存在
把人联结在一个系统的关键因素是目标
利益、共同理念
-
org目标应明确且单纯
时间概念尤为重要
-
企业org目标:持续获利能力
- 因而获得技术领先规模扩大
org内的关系是奉献关系
工作评价来源于工作的相关者
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当得到合理回报
-
激励和宣扬org的成功而非个人成功
- 氛围:注重团队/org荣誉而非个人荣誉
org处在不确定的商业世界中
-
管理者要学会混沌思维方式
- 相对稳定均衡思维
- 关心计划和结果吻合,更关心目标实现过程,如何找到超出结果
-
org要构建自己的弹性能力
- 不借助外力,能自己加压、自我超越的能力
-
在org内打破平衡状态
- 一种半稳定临时状态跳跃到下一个半稳定临时状态
-
实现org学习
- 最根本:解决org存在问题,而非问题产生后果做出反应
什么是org结构
- 就是让权力和责任的关系匹配。
- 特性:作用保持稳定(稳定产生效率),需要变化(变化带来发展)围绕责任展开
是自我约定的关系
- 该关系可以决定资源的获取和权力分配
- 公司设定多少经理岗位看有多少责任需要分配
功效
-
解决权力与责任关系是否匹配
-
纵向安排:权力线、责任线
-
设计多少个层级
- 原则:以考核点为准
-
公司主营业务是什么
- 原则:以主营业务为准
-
-
横向安排:沟通线、控制线
-
需要多少职能完成资源专业安排
- 原则:以主业务对职能需求决定;减少细分,突出关键职能,部门越少越好
- 职能不能拥有权力,只能给予指导和服务(没有承担经营责任)
-
-
-
依据责任而不是权力设定
- 依据:负担起实现战略的责任
-
重建org和个人间的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员工与组织之间内隐的相互之间期望的总和。
-
组织没有履行所有他们承诺给员工的责任,导致违背心理契约;不仅对员工造成伤害,对企业也是非常有害。
- 建立开诚布公沟通体系
- 确保准则是公平的
- 恪守承诺
设计原则
-
指挥统一
- 一人只有一个直接上司
-
控制管理跨度
- 合适时5/6人;越基层跨度越大,越高层,跨度变小
-
分工(关键)
-
纵向:职权线
- 企业经营分工:绩效分配、权力分配
- 确保:承担绩效人权力最大,与总经理近
-
横向:职能线
- 资源的专业分配
- 确保:资源有效利用
- 尽可能简单、精简
-
-
部门化
- 原则:做同一件事的人放在同一部门交由同一经理协调
-
org结构核心:分责、分权
- 确保:纵向分工形成的职位,最好大过横向分工形成的职位
需要配合企业发展需要
-
创业阶段(直线型)
- 关注:产品、品质销售数量的完成
- 核心:如何控制成本、确保质量
- 特点:所有权、经营权合二为一(决策集中、效率最高、成本可控)
-
成长阶段(职能型)
- 关注:建设销售网络、扩张规模、积累品牌
- 核心:发挥企业资源有效性,绩效最大化
- 特点:专业人士引入负责不同职能部门,所有权经营权和二为一
-
发展阶段(事业部制)
- 关注:高层经理人团队建设、企业快速成长安排、系统能力提升
- 核心:充分授权调用经理人积极性
- 特点:职业经理人引入,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管理交给职业经理人
-
持续发展(董事会制)
- 关注:打造领导团队,而非一人领导
- 核型:保证决策的谨慎
- 特点:董事会、领导的格局,所有权和经营权结合在一起
-
是否选择经理人(二到三)
- 先构建专业能力、打造专业队伍
- 构建让经理人充分授权环境
- 不断沟通战略,提供资源,达成共识
特殊效能:同时获得满足感和工作绩效
-
职权阶层(管理人员)
-
信息管理(信息不对称)
- 方式:文件和会以管理
-
-
直线和幕僚区分
-
误区:责权利都在管理职级上
- 方式:设计多条晋升路线
-
-
部门划分
-
明确划分部门成员最具有部门专业领域权威
- 方式:按目的或程序划分
-
-
授权分权
- 从领导职能得到权力是授权,从组织职能得到权力是分权
-
形式化程度
- 内部称呼习惯、办公室大小
- 管理岗位设置:职能对内提供服务要头衔小,绩效责任大要头衔大
-
控制幅度
- 直接产生满足感和绩效:扩充管理幅度是一个很好的绩效肯定
-
专业化
- (不尊重专业化)部门全称界定,让专业人士发挥作用,尊重专业能力
常用结构优劣势
-
职能型
-
同类专家组合一起,劳动分工中取效益
- 优点:产生规模经济,减少人员设备重复
- 缺点:因追求各自职能目标(部门墙)而看不到全局利益
- 解决方案:每个部门经理人考核与绩效和公司整体目标挂钩
- 适合:企业成长阶段
-
-
事业部制
-
创造出自我包容单位(机械式组织)
- 优点:强调结果,可培养高级管理人员
- 缺点:活动和资源重复配置
- 解决方案:严格计划管理、控制管理让资源有效配置
- 适合:发展阶段(多产品、跨区、多产业经营的企业)
-
-
扁平化
-
低复杂、低正规职权集中
- 优点:反应快、灵活、运营成本低、责任明确
- 缺点:所有事情取决老板,风险极大
- 解决方案:企业文化好、信息系统完善
- 适合:小组织小公司
-
-
矩阵式
-
使用职能部门化获得专业化经济性
- 优点:促进项目取得协调,保留专家组合在一起具有的经济性
- 缺点:造成混乱,隐藏权力斗争
- 解决方案:明确计划管理,预算清晰严格控制;双向考核(专业部门和业务部门)
- 适合:公司资源有限,需要规模化发展
-
-
网络结构
-
中心组织小,依靠其他org以合同为基础
- 优点:对新技术、新时尚、外部竞争有更大适应应变能力
- 缺点:缺乏活动、供应品控制力,
- 解决方案:品牌管理;核心经理人团队
- 适合:变化环境,资源稀缺成本提升(内部市场化,独立存活)
-
什么是领导
领导的理解
-
借助影响力发挥作用
-
权力
-
法定权
- 需要在制度或结构上明确权力
-
专家权
- 有权评定谁是专家,并发挥该专家的影响力
-
奖赏权
- 职位越高奖赏越多,影响力效果越大
惩罚权
-
统治权
- 前提:必须杀一儆百,否则起到反作用
法定权、专家权、奖赏权应多用,惩罚和统治权应少用
-
-
个人魅力
-
外貌
- 非常认真整理自己到仪表
-
类似性
- 和人群保持认同而非与众不同
-
好感回报
- 要先付出,之后人门会回报,追随,使获得领导力
-
知识
- 专业和生活知识兼备,并具备转换能力??
-
能力
- 认同力,网络力,办事力:群体认同,有效人际关系,解决问题
- 办事力:做能做之事;形象记忆;把问题交给更适合的人
-
-
领导者和管理者
- 领导者:订立方向、构建团队、促进变革
- 管理者:解决问题、保持稳定、按章行事
- 部门层面是领导,公司层面是管理,具备实现绩效能力
领导技能
-
人际技能
-
人际关系、组织、解决冲突
- 所有M都同等需要(核心)
-
-
概念性技能
-
信息处理、制定决策
- 高层重要技能:复杂问题简单化
-
-
技术性技能
-
资源分配、与任务相关
- 基层要求多些
-
经典领导理论
-
环境条件理论
-
领导与成员的关系
- 最重要因素
-
职位权力
- 所处职位权力和权威明确充分
-
任务具体化
- 工作任务明确程度
建议:尊重领导风格,调整你跟他的关系
-
-
达赫-布理论
-
有力有心
- 授权型:信任给予支持和资源
-
有力无心
- 参与型:一起努力解决问题提升他能力
-
无心有力
- 推销型:提升认同感,使主动发挥能力
-
无心无力
- 吩咐型:跟踪指引传带结合,尽快成长
建议:绩效取决于领导管理水平,关心创造培养管理团队
-
-
途径-目标理论
-
四种领导行为
-
指导型
- 指导如何完成任务,制定工作日程表
-
支持型
- 建立信任,关心需求福利事业发展
-
参与型
- 征询下属建议,允许参与决策
-
成就导向型
- 设置挑战性目标
-
-
关键
- 选择的途径和员工需求以及承担的任务特征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设计薪酬体系。员工需求特征为重要因素??
- 对有能力的员工要尊重和授权
-
职业经理人管理方式
-
合理报酬
- 1、和老板达成共识和协议 2、物质报酬达到其需求标准
- 3、报酬跟其业绩挂钩 4、满足其切身利益需求
-
例外管理
- 达到如常绩效目标,不干扰;超越目标,直接干预
- 如常绩效目标:绩效目标 + 费用预算
- 困难:不兑现;做好预算
核心人才管理方式
-
发挥领袖影响力
- 达成价值观、使命认同而非上下级关系认同
-
真正的个人关心
- 关注个人需求、成长;以独立个体认知处理其关系
-
心智激励
-
欣赏员工,向先进学习
- 接受不了身边的人比自己好
- 枪打出头鸟
-
让授权有效
- 好处:真正的培养人(最大);腾出时间;发挥积极性
- 关键:目标设定不做授权;资源、方法、实现都可以授权
- 有效性:1机构越大越授权2任务决策越重越不授权3任务越复杂越授权4属下互不信任不授权5责任心不够不授权
利用环境
- 有能力营造有利自己的环境
- 新官上任最重要:融于、识别并利用环境;无法改造
向上管理
-
核心:建立培养良好工作关系
-
和谐工作方式
- 注重互补性而非差异性
-
相互期盼
- 不断提升期望来提升各自能力
-
信息流动
- 信息一定不要借助第三者流动
-
诚实可靠
- 相互依赖,配合协助关系
-
合理利用时间与资源
- 争取上司时间和资源
-
-
技巧和注意
-
利用上司资源时间
- 领导经常变,保留合适沟通时间
-
保持正式沟通
- 会议、面谈、情况探讨、报告文件交流
-
发挥上司长处
- 记住上司长处,跟其形成互补
欣赏信任
-
什么是激励
人为什么工作
- 1赚钱2消耗能量3社会交往4成就感5社会地位
工作条件
-
保健因素
-
展开工作必需:工资、岗位、培训、福利工作设备等
- 无激励;缺乏时,会不满;存在时,不满减少无满足感
-
-
激励因素
-
做好工作所需:晋升、奖金、价值肯定、额外工作条件等
- 具备激励;高时,有满足感;缺乏时,满足感低不会不满
-
-
涨工资是保健因素只会降低不满,无满足感无激励作用
- 使用保健因素:要绝大部分人得到;只能升不能降
- 使用激励:很少人获得;可变动,不能固定。反之为保健
- 同时使用:把保健变为激励,千万不能激励降为保健
最低层次需求没有满足影响力最大
-
人五种需求:生理、安全、交往、尊重、自我实现
- 需求是由低向高递进的
- 最低层次需求没有满足影响力最大
- 已经满足的,不再有激励效果
- 中国文化,人最低需求:归属需求??
人不流动或许是安于现状
-
需求修正三个层级:生存、联系、成长
不是由低向高递进,而是多种同时存在
-
需求满足受挫,会降低需求放弃更高需求
- 人不流动不因为成长需求对组织有害,要主动安排流动
-
需求的影响因素是他的发展水平和他在团体中的经验
- 基层有上升空间会提升需求,高层反之
-
培养人时,注意他在团队中经验和发展水平的平衡
- 个人成长,团队经验,发展水平同时展开
引导需求而非满足需求
工作中三种需要:成就、权力、亲和
-
成就需要与绩效关系
- 高成就喜欢独立负责,中度冒险,并从中获得高激励
- 高成就只对自己绩效感兴趣
- 亲和与权力和管理的成功密切相关
- 选拔或培训员工激发成就需要
-
员工成就取决因素
-
自我激励(发挥巨大作用)
- 选择能自我激励员工,不断激发而非满足
-
外部激励(成就欲望较弱)
- 1人需要外刺激2想一切办法激发内在成就欲望
-
满足感不一定带来高绩效
-
需求满足和绩效没有直接联系
- 满足员工需求,让其获得满足感
- 让其满足感来自工作而非个人需求
- 满足感五个指标薪资、晋升、信任、同事关系、工作本身
让绩效和满足感直接联系时,满足感和绩效相互正向作用
激励不发挥作用的情况
- 工作超量造成疲惫
- 角色不清,任务冲突
- 不公平待遇
不公平是绝对的
本质:公平是一种感觉
核心:通过比较每个人的付出,使获得公平感觉
-
最大困难:管理者认为公平,员工不认为公平
- 一定要了解员工真实想法
困难二:中国人最关心的不是公平而是平均
人会成为他所期望的样子
运用期望理论,绩效会直接获得,是培养年轻人有效方法
-
运用期望理论
- 设定目标;不要太高
- 媒介;需要有媒介
- 评估目标,确信目标;承诺要兑现
金钱是最重要的激励措施
-
衡量激励有效
- 重要性、可见性、公平感
低层次较少金钱有激励效果,高层次人需要更多
激励设计:从重要性可见度设计
成本最低且最有效的四种激励
-
鼓掌
- 超过九下
-
赞美
- 当众表扬非常有效
-
鲜花
- 象征意义多且可见度很高
隆重仪式
有效运用:针对人性;符合时代潮流;个性和制度化配合
授权与信任是最大激励
决策如何有效
目的:为了执行
- 决策不到位:决策和解决问题分开来,决策就是解决问题
重大决策须是理性决策
分类:日常决策和重大决策
-
困难对人和对事
-
自然科学思维:数学方式
-
特征:不断犯错和调整最后成功
- 态度:以事实数据真理说话
-
-
社会科学思维:文史哲学
-
特征:无法实验方式认识事物,不能犯错
- 态度:以本质人性说话
-
-
理性决策:不能简单依据数据和经验须考量诸多条件因素
-
训练理性决策步骤
-
识别问题
- 标准:依据理想和现实差距,什么限制需要的资源
-
确定标准
- 确认什么因素与决策相关,其是否可观察、具体、可测量
-
分配权重
- 考虑每一个标准优先权,把资源分配到重要地方
-
拟定方案
- 列出可行方案,无需评价,越多越好
-
分析方案
-
分析可行性实施的代价
- 着重于建议而非人
- 分析社会愿望因素:取悦上司还是同事
-
-
选择方案
- 界定一些问题:最好方案?妥协结果?受权力影响?
执行方案
-
评价方案
- 控制过程,检验后果,改善推进
-
集体决策,个人负责
-
集体决策特性:
- 不是最好决策,是折中选择;风险较小
-
决策有效条件:
相对较少人数并信任
-
互补的技能
- 三类技能:技术或职能性、解决问题和做决策、人际关系
共同责任感基础上具体目标共同工作方式
-
个人负责
- 责任概念是个人的概念集体没有
- 个人担责是对自己和他人严肃承诺
- 个人负责实现因素:??
个人决策局限性
-
人际错觉:习惯性错误
-
首因效应
- 第一印象决定彼此判断
-
晕轮效应
- 人会被外在东西蒙蔽;工作摸鱼
-
新近效应
- 最新最近发生事起决定作用,尤其绩效考核
-
角色固着
- 职业、身份的角色等影响人的决策
-
不易觉察偏好
- 用自己的标准和概念做出判断
-
快速有效的五种决策
- 独断式、咨询式、群体(多数人)、群体(共识)、授权
- 评估有效:方案的合理性;成员接受与支持程度
群体决策不是最好的
-
影响决策问题
- 参与人数不要太多,5-8人
- 人人须全程投入,认真负责
- 成员背景一定要不一致,年龄专业等尤其是责任分开
- 避免一些心态和虚假响应
- 充分让所有人表达意见
- 不在意流程而要在意责任
什么是计划
计划管理
计划:为实现目标而寻找资源的一系列行动
-
PM是两种管理模式之一
- 绩效:适合直接产生绩效的部门;有利创新;美国企业
- 计划:适合不直接产生绩效部门;有利成本控制;日本
-
PM是所有管理基础
- 解决目标与资源匹配问题
-
PM可解决企业健康成长问题
- 三对矛盾:长期短期、变化稳定、效率收益
-
PM定义
- 广义:指定执行检查执行紧密衔接工作过程
- 狭义:5W1H:what,why,when,where,who,How
计划特性
-
目标是不合理的
- 目标是计划起点也是重点
- 不合理因为是对未来预测,不是探讨合理性而是必要性
-
一定要在意行动
- 关键是行动:寻找资源的行动要合理,
- 错误:把计划等同于目标分解
PM推动企业发展:建立目标使三对矛盾协调统一
-
高层管理者:对策略性(长期和变化)目标负责
-
长期发展、投资回报、市场占有率增长
- 决定:公司未来和不断变化
-
-
中层管理者:对功能性(稳定和效率)目标负责
-
中期发展、生产力水平、人力资源发展
- 决定:高效率、人才队伍
-
-
基层管理者:对日常操作性(短期和效益)目标负责
-
短期发展、工作安排销售定额成本控制生产力标准
- 决定:盈利能力、降低成本、保证质量
-
反对末位淘汰应用在基层管理而是中高层
PM实际运用中高层、中层、基层职责不能相互替代
制定计划的关键
- 找到解决差距策略点并围绕这个展开资源和行动
计划的有效性
-
核心:预算
- 先由财务确定预算,可用多少资源再安排目标资源分解
-
关键二安排激励政策
- 制定P同时,制定激励政策;政策清楚全面稳定兼顾变化
-
保证P有效的因素
-
管理者对P态度非常重要
- 下达、确认和签订目标责任以非常正式方式
不用原来的解决方案
-
上司的支持不够充分
- 只有上司可以解决资源分配问题
-
目标管理
-
目标设置
- 目的激发出动机:既为共同事业奋斗,又为个人需要努力
- 原则一:目标要很明确,不能宽泛
- 原则二:要可以衡量
- 原则三:多个目标之间要平衡
- 原则四:目标要有预算,书面说明保证符合逻辑
-
目标管理
- 让职工亲自参与目标制定,自我控制,全局性组织变革
- 注意一:须设总目标,分目标与总目标方向一致
- 注意二:各职工分目标即是要求和贡献,并依此监督考核
- 注意三:承认各职工有自我成就施展才华和自治需求
- 注意四:为巩固成绩,须注意人的行为并激励
-
分类
-
经营性(硬性)
- 财务上的销售额、利润、成本质量等指标
-
管理性(软性)
-
效率、流程、服务
- 依照成本控制效率提升设置
-
-
-
采用方式
- 自上而下层层分解,自下而上层层保证
-
核心
- 让总目标成为个人具体目标,然后个人的措施具体和细化
-
工作习惯
- 设定之后要有沟通,之后花更多时间和下属讨论实现措施
计划没有变化快
-
原因:没有涵盖变化
- 涵盖变化判断趋势具有前瞻性适应变化
-
企业战略的柔性
- 有明确的战略方向,适应用户需求变化
- 有明确的战略目标,也要把握变化提升适应能力
-
保证计划实施的安排
-
政策
- 决定资源分配安排
-
程序
- 获得资源的流程
-
规定
- 规定获得资源的条件
-
-
包含变化途径
- 变化比计划快时,调整P实施规定,程序和政策不做改变
什么是控制
控制是保障达成绩效的核心职能
-
控制是一个过程
- 企业规划组织以及管理职能转换成组织与个人绩效,需要C来衡量、核对、修正
-
发挥作用
- 预防危机
- 使生产标准化
- 考核员工绩效
- 修订/更新计划
- 保卫组织财产
-
核心
- 预防风险纠正偏差确保目标和计划实现;!=对人的控制
- 不是指建立一套制度,而是如何形成一种工作习惯
-
步骤
- 立标:建立工作目标及考核标准
- 监察:测量实际绩效
- 核对:将实际绩效与目标及标准比较
- 修正:采取必要行动
控制三个要件
-
标准化
- 有了标准才可以衡量和核对
-
量化
- 标准量化,才可能被实施被检验和衡量
-
全过程化
- 让最终结果和预设结果保持一致
有效控制四个习惯
-
思维习惯改变
- 预算起点使战略,与环境行情历史没关,与目标有关
-
行为习惯改变
-
评估增长喜欢看历史
- 应跟行业平均水平,竞争力基准比较
不找实际数据与目标和计划间联系??
(关键)全面预算管理,资源要放在产生价值,实现计划和目标的地方
-
-
评价习惯改变
- 用目标计划达成做评价而不仅只看KPI和财务数字
-
对话习惯改变
- 养成同一对话体系,共同标准对话;理解达成共识
控制负面反应
- 设立不可能实现的标准
- 企业存在不可预测标准,无法量化,动态结构中
- 对情景缺乏控制与影响
- 自相矛盾对标准
防止负面反应的方法
设立有效对标准;标准相关公平可达到具体的
-
控制程度要合适任务
- 强制控制和自我控制寻求平衡
设立绩效标准采用参与方法
避免不完善的标准
不要过分依赖控制报告
及时提供绩效回馈
-
使用例外管理
- 细微失误勿反应过度
员工绩效管理者决定
学会向下负责
-
为下属提供机会
- 提供平台;对其工作结果负责;对其成长负责
-
发展下属(核心)
- 给团队提供清楚方向感和目标
- 鼓舞下属追求更高绩效
- 支持下属成长和成功
- 建立合作关系
XMind: ZEN - Trial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