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远离喧嚣的闹市有一座不起眼的小村子。村子很小,只有二十几户人家,整个村子的人数加起来也不过百十来人的样子。
小村名叫守镜村,因为村里的人从一出生起就开始承担守护后山魔镜的任务,因此,从建村之初便起了这样一个名字。
说起魔镜,村里人是既敬又怕。魔镜就像是人们心中的图腾,是村里人的信仰所在。人们一直相信,魔镜会守护守镜村的一切,保祐村里人的平安。所以,村里人对魔镜都是发自内心的敬畏。
与此同时,守镜村人很害怕外人私自上山,害怕他人不小心会惊扰到魔镜,害怕魔镜生气后会降下不可预测的灾祸。
于是,在通往后山山顶必经之路的路口,村里派了专人值守。为此,村里在路口旁边专门建了一所小房子。房子很小,仅容二人居住,内设简单的灶具和锅碗瓢盆供守护者使用。
守护者一般是两人,由村里的年轻人担任,定期轮换。守护者的职责就是阻止包括守镜村村民在内的所有人上山。
所以,不知从何时起,就连守镜村的村民也对山上的情景不再熟悉。到了现在,人们对山上的状况更是一无所知,而仅有的一点信息也只有从那本旧的有些发黄的村志上才能查得。
据说,魔镜就放置在后山山顶,四周遍植苍松翠柏,更有许多珍禽异兽一到月圆之夜便会聚于魔镜周围,用魔镜反射的月光沐浴全身,去除自身的魔气。在这一天,后山出奇的静,即便原来互不对眼的动物在这一天也都变得特别温顺,好像它们之间从无杀戮,只有和谐。
村志上还说,后山原名思过山,是仙人思过之地,只有守镜村创始人上去过。在他上去之后不知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下山之后便在山前建了这么一个小村子,并且定下村规:守镜村村民世代守护山顶魔镜,禁止包括村里人在内的所有人上山,否则天降灾祸,平安不保。按规行事,方保万世太平。
从此,守镜村人依规行事,生活虽无大富大贵,却都平安幸福,直到村里闯入两个探险的驴友。
这两个人不知用了什么方法,居然绕过了后山的守卫,成功登上了山顶,并把山顶所见打包成图片上传到了网上。一下子山顶的参天巨树和嶙峋怪石吸引了众多驴友的注意,而最吸引人的是山顶中间那块呈六方形的巨石。
巨石通体温润如玉,长宽高各有五米,能见的各面光滑如镜,仔细看,隐约可见照出的影像,想必这就是传说中的魔镜无疑。加之,照相的驴友在照片下留下了一行“疑似玉石”的说明,更是引得各方云动。
从此小村的平静被打破了,每日里多了尘世的喧嚣与功利,与之相伴的是一些争斗和一些上不了台面的龌龊。
为了上山,有的人用金钱贿赂看守,有的用住房诱惑村长,有的假装来投资,有的甚至找来了黑社会,真是各路“牛鬼蛇神”各施手段。
原本朴实善良的村民在各种威逼利诱之下有的坚持原则,无奈搬离故土;有的选择中立,听之任之;有的则与之同流合污,共做发财美梦。
从未被人踏足的后山被各怀心思的各路人马攻陷了,那一天人们见到了魔镜的真容,所谓的专家给出了魔镜就是一块巨型珍稀玉石的结论。
结论一出,风云色变,各方人马心魔自生。为了将魔镜据为己有,众人从言语冲突逐渐演变成全武行。打斗持续了整整两个钟头,最后没有赢家,只有遍地哀号。
经此一役,受伤者众。守镜村村民受影响的也过半百,甚至有几人身负重伤不得不送医院治疗。
自此,守镜村人意识到,传说是真的,人们私自上山的确可以引来灾祸,而灾祸的根源就是人们的贪婪。魔镜自身不带魔性,是人们的贪欲使自己产生心魔而把责任推给外物,于是,魔镜便有了替人背锅的这个名字。
魔镜照出了人性丑恶的一面,让人们释放出了锁在心中的恶魔,展现了真实的一面,自己却背上恶名。是非曲直只能交由后人评说。
再之后,后山通往山顶的路口竖起了一块警示牌,上书“山有魔镜,贪者勿入。不听劝者,后果自负。”十六个大字。路口值守人员也从两人增加至四人,并且闲时诵经,以驱心魔。
这里也成了守镜村人修身养性之地,凡心境大成者均可延年益寿,对魔镜也不会再心生畏惧,心境变了,魔镜也就变成了一块普通的石头,与人无害,与世无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