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效果

  总是给各个车间的人“擦屁股”,烦得要死。

  其他老业务其实也“饱受其害”,于是便“劝慰”我:“别管那么多了,直接让把这个客户做死算了。”(没有永远的生意,只有永远的利益,其他业务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业务员把客户订单拉了过来,但是车间各种各样的跟不上,业务员也疲于应对维护客户关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客户不再和我们合作了,不再给我们订单了也是情有可原的,所以戏称为“把这个客户做死”。意思就是不再有订单往来了。)

  我“大怒”:“这个客户可以死,但绝不能死在我手上。”

  突然明白历史书上所描述的一些权贵家族族长以及皇帝,他们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这个家族可以没落,这个江山可以丢掉,但绝不能是发生在我还在的时候。”

  我突然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情况。

  如果别人问我:“为什么就不能死在你手上呢?”

  我可能会回答:“因为我要面子,并且我有一点点责任感。”

  但我若稍稍做一些语序上的变更:“因为我有一点点责任感,并且我要面子。”

  这两种表达方式可以给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感——前者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我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而在后者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我只不过是个好面子的人。

  军民两用物质的出口备案,内部流程比我许诺客户的时间提前完成了。

  而且提前了好几天。

  这里面有一个原因是我给自己留了一些“buff time”(缓冲时间)。

  将最新情况反馈给客户时,客户甚是意外:“你们用的什么办法可以提前这么多?”

  我解释说这是因为我们内部很重视对方这个客户,并且我们是一家极度负责的公司,还因为我们作为生产厂家,非常明白物资办公的尴尬,所以我们将这个问题排在最优先级去进行处理。

  我是绝对不可能告诉他们,这是我给我自己留的buff time.

  因为一旦我这样说出去,客户心里一定会有一个“芥蒂”。

  往后我所许诺给他的完成节点,一旦他有不满意的地方,他也一定会觉得,我给我自己留了“缓冲带”。

  万一那时候我真的没给我自己留,无论我怎么解释,他在内心深处很可能都会觉得我在骗他,我不愿意帮他这个忙。

甚至有可能因此产生彼此之间的“埋怨”。

  但如果我绝口不提这个缓冲时间,对方更多的只会“感激”我们公司的“鼎力相助”与“全力配合”。

  有时候哪怕我们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也不一定就是真的。

  到底什么是真的呢?

  以王阳明的聪明才智,他最开始奉行格物致知,盯着竹子盯了7天7夜,最后大病一场都没有悟出个所以然来,我们又何必执着于我们所认为的唯一真理呢?

  忠言逆耳,这个世界上的真话往往是很难听的,是我们很多人都无法正面面对的。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邪?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